荀子说:“凡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费尔巴哈说:“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对上述两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①都属于可知论
②都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
③都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前者属于不可知论,后者属于可知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便是那些声称‘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由此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③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一个雕刻家正在一刀一刀雕刻一块尚未成型的大理石,渐渐地脑袋、肩膀露出来了,雕出了一个美丽的天使。一个小女孩看到后问:“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雕刻家说:“石头里本没有天使,但我是用心在雕刻。”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①艺术创作受到艺术家主观因素的影响
②实践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社会历史性
③艺术创作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属性的束缚
④人能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017年是达尔文诞辰208周年,他发表的《物种起源》至今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他的基本观点也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北宋词人宋祁运用拟人手法,着一“闹”字,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杏花开放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B. “闹”字的运用突显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C. 诗的意境创造是诗人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
D. 诗句引发的美好情感源于读者的丰富想象
某作家说,一些所谓“心灵鸡汤”并不接近生活真相,不但没有养分甚至还有害。因为生活是庞大复杂的,青少年如果真正相信一句看起来很精致的话,并用它去解读自己尚未开启
的人生的时候就会放弃探索生命这复杂事物的可能性。对上述观点解读合理的是
①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对生活真相的揭示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亲身参与生活实践所获得的感悟比间接经验更具有真理性
③感悟人生意义有赖于对庞大而复杂生命历程的不懈探索
④对人生的真切感悟只有在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