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6日,《人民日报》评论员发表的题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的文章指出。“道虽迩,不行不至”,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持续奋斗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持续奋斗中实现的。材料表明
①“行”是“道”存在与发展的具体条件
②唯有“行”才能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有说服力
③事业的成功需要“道”的指导
④一代又一代人量的积累方能实现伟大成就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谷雨谷雨源自“雨生百谷”之说,古人将谷雨分为三候:“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每年4月19日至21日,当太阳到达黄经30度时为谷雨节气,此后气温迅速回升,雨量增多,适合农作物生长,农业生产进入繁忙时期,人们食香椿,赏牡丹,开始采摘谷雨茶。这说明在我国古代人们:
①认识到了节气与农业关系生产的客观联系
②将节气智慧融入生产和生活实践中
③顺应自然节律,对自然的征服
④在实践中获得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完整认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逝世前与中国网友谈论“庄周梦蝶”这一千古迷思时说道:“这个问题至少要等到我们开始深刻地了解意识和宇宙时才可知。我们必须要孜孜不倦地探索关于存在的基本命题,只有这样,我们也许才会知道蝴蝶(或宇宙)是真实存在,还是只存在于我们的梦里。”霍金的回答说明
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这一千古谜底将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实践中得以检验
③认识的反复性意味着人类永远处于接近真理的路上
④任何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同是咏柳,贺知章笔下的柳是积极乐观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表现了诗人的喜悦和赞赏;曾巩笔下的柳则是消极狂妄的,“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表现了诗人的贬斥和嘲讽。材料表明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③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④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如图为2019男篮世界杯会徽,以中国京剧脸谱为设计灵感,在整体造型上与篮球的形象相呼应,同时融入了双龙戏珠的元素--两条蛟龙争夺龙珠,如同两支球队争夺奖杯。“脸谱”元素融合篮球形象的创意说明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艺术创作源自丰富的社会生活
④艺术来自于创作者的灵感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牡丹花好空人目,枣花虽小结实成。”为政之道,贵在实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真正干出有益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实事,真正建立起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下列包含哲理与此一致的是:
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③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
④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