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许多人还巧用标点,加以解构,使得这首绝句...

唐朝诗人杜牧的《清明》千百年来传诵不衰。许多人还巧用标点,加以解构,使得这首绝句成为中国诗歌史上变体最多的一首小诗。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事物内部的联系以具体条件为前提

②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认识反复性

③部分的改变会引起整体功能的变化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C 【解析】 许多人巧用标点就可以将杜牧的《清明》加以解构并改编为短剧和三言诗,这说明事物内部的联系以具体条件为前提,部分的改变会引起整体功能的变化,故①③符合题意,可以入选;②④不符合题意,材料中强调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不能体现出认识的反复性以及实践的特征,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人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为了“自知”,需要“三省吾身”式的不断反思。然而这种反思却不能是闭门自省,需要走到人群中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A. 只有注重要素有序性,才能形成完整认识

B. 只有用综合思维方式,才能形成完整认识

C. 只有把握住关键部分,才能正确认识整体

D. 只有在特定的整体中,才能正确认识部分

 

查看答案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这是因为

①联系是多样的,非本质联系不影响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联系是普遍的,世界是由各个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

③联系是具体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④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也在人的意识之外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

①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

②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

③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陆游在封建统治阶级向外来侵略势力委曲求和、爱国抱负得不到施展的背景下,在《卜算子·咏梅》中哀叹残雪中凋零的梅花,表现出孤芳自赏、凄凉抑郁的情感;毛泽东在我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中苏论战的情况下,在《卜算子·咏梅》中赞叹冰雪中怒放的梅花,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可见

①人体的生理活动对人的意识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

②对同一客观事物的反映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③理想抱负和人生态度影响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认识

④诗人审美情趣的差别受客观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6月14日,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鹊桥”中继星成功实施轨道捕获控制,成为世界首颗运行在地月L2点Halo轨道的卫星,为嫦娥四号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任务,探索月球背面奥秘搭建了地月信息联通的“天桥”。这表明

①探索自然界奥秘是科研活动的最终目的

②人类认识的对象取决于人们的主观需要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的认识能力

④人类认识水平随实践活动的发展而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