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新式教育培养出来的现代政治家,但对中国传统文化,孙中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对传统文化要“究其源流,考其利病”。难能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停留于口头,而是身体力行,对传统文化从理论内容上进行改造,对“仁义礼智信”等进行创造性转化,赋予其全新的意义。对于西方文化,则反对盲从,照搬,注重结合中国的国情汲取外国文化的精华,在汲取的过程中进行创新。
早在100年前,孙中山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为世界最古之国,承载千年文化,为东方首出之邦,为什么到近代却停留不前,远远落后于欧美各国?在深入反思后,孙中山先生既注重从因袭传统文化、规抚(仿效)西方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取得创获,又竭力主张保存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除去糟粕,强调在恢复中华传统文明的同时学习外国的长处。这样的构思,为构建中国的新文化提供了启示。
联系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应该怎样解决“孙中山之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戏曲是唯一一个有着数千年史前史、800年兴盛史、300个声腔剧种和5万个剧目累积量、生生繁衍至今而顺势进入现代社会的舞台艺术门类。它吸收融合了诗歌、音乐、舞蹈、美术、服饰、武术等各种文化艺术精华,展现着独特的中华审美风范。生旦净末丑、手眼神法步,丝竹管弦鼓、唱念做打舞,呈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迷人风采。
材料二 中国人对戏曲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依赖和原乡情节。千百年来,城里乡间,搭台唱戏,构成了中国社会一道独有的文化风景线。振兴戏曲艺术,使之与五千年中华文明相匹配、与气象万千的伟大时代相匹配、与亿万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相匹配,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1)结合材料一,说明我国戏曲发展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
(2)请你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振兴戏曲艺术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沽态度”。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之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
材料二“为书香找到归宿,让一切美好发生”,为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提升全体师生的阅读量和阅读品味,我校与省新华书店合作建设了“衍林书屋”。营造崇尚阅读的良好氛围,让诗书在师生的心中开花,让远方在师生的脚下延伸,让书香为个人成长助力,为学校发展增底蕴。
结合材料,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谈谈我校建设“书香校园”的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许多人曾愤愤于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差距,寄望家乡也能同步享受时代发展的红利。但当家乡沿着城镇化、商业化轨迹发生变化时,又试图留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期待与心结,难以取舍。时代潮流不可逆,记住乡愁,并不是要抗拒商业潮流、回避城镇化。或许,“看得见山,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让现代与传统比邻而居、相映成趣,构筑融自然、文化和社会有机统一的空间整体,这才是人们理想中的“桃花源”,才真正是城镇化追寻的终极目标。照搬工业化裁撤乡村或者对乡村进行彻底的商业化改造,乡村就会失去原有的韵味。值得欣慰的是,我省一些市县如琼海在城镇化改造实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自觉坚守优秀乡土文化、实现文化发展,两者并行不悖、互相滋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分析城镇化、商业化与留住乡愁怎样才能并行不悖。
辨析题
在某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中,对老厂房和旧仓库的利用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一种人生体验,是一种生活记忆。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着老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在对其改造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时,要“修旧如旧”,使之成为凝固的“文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靠创意和知识元素,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要引入现代元素“修旧如新”,开辟新的途径、新的空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你赞成材料中的哪种观点?并用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阐明你的认识。
培育新人,为复兴大任选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向善,才能筑牢社会文明的“压舱石”。 要广泛开展先进模范学习宣传活动,营造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浓厚氛围;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材料说明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加强英雄主义教育
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③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④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