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国家、民族的人们在交往中采取的方式往往不同,藏族同胞为尊贵的客人献哈达,泰国人会见客人行“合十礼”,拥抱是欧美常见的见面礼节,这说明了
A.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B.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持久深远的影响
C. 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
D. 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有人认为一个没有独立文化的民族犹如一盘散沙,只能在世界上屈辱的生存,在解体、灭亡的边缘徘徊。这一观点说明
A. 我国文化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B.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C. 中华文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 文化促进社会发展
广西宾阳县的传统炮龙节,活动丰富多彩,炮龙、彩架、壮锦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吸引了八方游客,繁荣了当地的旅游业。这表明
A. 文化是经济的基础
B. 文化决定经济发展
C.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D. 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
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A. 西安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B. 小张参加村委会选举
C. 张家界自然风光 D. 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它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它诞生于世界各国为推动解决全球发展新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当中;也离不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化大数据工具;更离不开各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探究。
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是怎样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四川成都郫都区战旗村曾是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村民生活困难、观念相对滞后,各种陈规陋习盛行。为改变这一现状,战旗村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办国学课堂、创新志愿者服务形式、开展大学生进农家活动,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根据本村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打造村、企、农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圈,引进“互联网+共享农业”互动种养平台等新业态,打造观光旅游农业,集体收入和村民收入不断提高;大力治理面源污染,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建成生态湿地,从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如今的战旗村“蝶变”成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范本。
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知识,说明战旗村的“蝶变”对推进乡村振兴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