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邀请全国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的诗词爱好者共同参与,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该节目充分吸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的宝贵经验,在娱乐综艺节目大举入侵之时,树立了一个新的风向标,唤醒了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我们自己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圈粉无数。对于当下的古诗词热,有人提出“记诵是因循的步履,思考才是创新的源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观点进行驳斥。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应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该区某市致力于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了大量投资;充分整合地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了“逍遥乡村游”旅游线路;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培养了各类高素质人才。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知识,分析上述做法的理论依据。
漫画《“武大”新传》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②新闻媒体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
③要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等大众传媒,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求
④文化生活越繁荣,越需要国家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欢迎宴会祝酒辞中说:“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这种“和合”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A. 创造精神 B. 奋斗精神 C. 团结精神 D. 爱国精神
自古以来,总有一些呐喊,让人热血沸腾。吉鸿昌的“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宋哲元(1885-190)的“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李少石(1906-1945的“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陈毅的“五年碧血翻沧海,一片丹心照汉旗”,都是穿越历史的呐喊、热血写就的精神。这些呐喊、这种精神
①体现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②是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③与爱社会主义是一致的
④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只要我们有根,纵然没有一片叶子遮身,仍旧是一株顶天立地的树。就让我们调整那立姿,在风雪里站得更稳,坚忍地度过这凛冽寒冬。是的,只要我们有根,明春来时,我们又会枝繁叶茂,宛如新生。”台湾诗人的这首《只要我们有根》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