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

    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

材料一“要富口袋,先富脑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李克强总理指出,跳出贫困陷阱,根本要靠教育、靠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要加强教育伕贫,为贫困地区培养更多人才。2016年12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教育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提出要促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就业安民,坚决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某县是宜昌西部的一个贫困县,为摘掉贫贫困县帽子,县委县政府立足于本县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推进产业脱贫;高山陡坡发展优质林木,建设绿色屏障;缓坡及河谷发展特色林果、蔬菜种植及养殖业,打造有机品牌;发挥自然与人文景观丰富优势,推动休闲旅游、民俗风情游发展。为了解决当地农民卖果、卖菜难的问题,该县发挥财政引导作用,通过招投标方式引进了广东的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农户互利发展,建设水果生产基地示范园区。创建“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打造品牌电商,发展快递服务体系。支持农民抱团闯市场,运用大数据把握市场热点,提供信息服务,指导农民面向市场适时调整生产。2016年来,该县终于实现了贫困县摘帽的目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该县是如何通过产业脱贫的。

 

(1)①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②通过接受教育,使贫困人口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就业能力明显增强,可为他们改变命运创造条件;③通过发展教育,可提升贫困地区人力资源质量,促进科学技术的运用,为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重要的人才支撑。(若学生回答“文化对经济的影响”也可得分,但总分不能超过该题满分) (2)①立足于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发挥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②发挥财政引导作用,利用市场化手段引进龙头企业,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③依托“互联+”,创新农产品销售模式,处理好产业与市场的关系。 ④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指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生产。 【解析】 本题以教育扶贫和产业扶贫为背景材料,从《文化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着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探究和论证事物的能力。 (1)本小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教育扶贫工作,属于原因类的解答题。考生在分析说明时,首先可以从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的角度分析说明发展教育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重要的人才支撑;其次可以从教育在人类教化中所起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本小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关知识,为措施类试题,设问指向产业脱贫。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立足于本县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发挥财政引导作用”“按照‘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农户互利发展”“创建‘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然后运用宏观调控、市场的决定性作用、调整产业结构等知识进行分析,回答时遵循从知识到材料的原则。 知识角度 教育的作用 文化的特点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有利于提高人的文化素养,展示文化的力量 文化与经济、政治、综合国力的关系 教育有利于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文化对人的影响 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影响人、塑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交流与传播 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够促进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由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大型中国青少年团队竞技公益励志节目《极速少年》,旨在培养青少年的团队意识,增强合作精神,提高身体素质,强健少年体魄,展示赛场上孩子们紧张激烈的角逐,获得了观众好评。《极速少年》的成功启示我们,应该:

①把握文化发展规律,以优秀作品鼓舞人

②积极发展大众文化,满足大众娱乐化的需求

③支持健康有益文化,以正确舆论引导人

④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是一台彰显中西合璧、文化交融的演出。民间小调《采茶舞曲》展现江南采茶女们充满诗情的劳作之美,让整个西湖都随之轻盈律动;一曲古琴、中国鼓与大提琴的对话,呈现了中西合璧的《高山流水》,传递出中国与世界各国相知相近的美好寄望。由材料可以看出: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③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④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世代相传,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2016年11月30日,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正式通过评审,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利于

①丰富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②推动和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③尊重和保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大型纪录片《记住乡愁》以“关注古老村落状态,讲述中国乡土故事,重温世代相传祖,寻找传统文化基因”为宗旨,以富有诗情画意的镜头语言呈现传统村落的人文地理、历史脉络、传统民俗,并着力聚焦代代乡民在绵延承续过程中共同遵守的村规民约、家风祖训。这些村规民约、家风祖训

①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②对人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④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应全面继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我国的民歌浩如烟海,不同地方的民歌特色鲜明,如平原地区的民歌大多婉转流畅,山区的民歌比较高亢豪放,而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产生的民歌,则多是音调悠长、气息宽广的长歌。这表明

A. 我国民歌始终保持自身特色,与其他地区的文化完全不同

B.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民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C. 我国民歌能够因时而变,对中华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D. 我国民歌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民族特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