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看竹,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画中、胸中之竹是眼中之竹的主观映象
②画中、胸中之竹源于画家的智慧和灵感
③眼中之竹是画中、胸中之竹的具体内容
④画中、胸中之竹是对眼中之竹的复制和再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对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与“入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前者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否认了相对静止
B. 两者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 前者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后者夸大了静止的相对性
D. 前者揭示了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后者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物理学家把由反粒子组成的物质叫做反物质。1928 年秋拉克预言了反物质的 存在,1997 年美国科学家在银河系上方 3500 光年处,发现有一个反物质源,2002 年欧洲核子研究中心首次成功地对反物质原子的内部结构和物理特性进行研究。 从哲学上看,反物质的存在说明
A. 世界的本质并非物质的
B. 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 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 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马克思和黑格尔一样,认为世界是按照一个辩证法公式发展的,但是关于这种发展的原动力,他和黑格尔的意见完全不同。黑格尔相信有一个叫“精神”的神秘实体,使人类历史发展下去。在马克思看来,推进力不是精神而是物质。然而,那是一种特别意义的物质,是人对物质的关系。关于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与黑格尔的辩证法意见完全不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继承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③黑格尔是一个主观唯心主义哲学家
④人对物质的关系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的生产方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A.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 启蒙运动是欧洲文化 发展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唯物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下列观点属于唯物论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气者,理之依也
②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③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④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A. ①→④→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