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报告强调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鼓励勤劳守法致富。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多次开会研究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问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广大用人单位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收入分配改革取得了新进展。但目前我国收入分配领城存在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全国行业平均工资差距虽有所下降,但总体看仍然偏大。

材料二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已在津沽大地落实落地、扎实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改善民生,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人民所需,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从百姓最盼望解决的事做起,把百姓的需求切实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天津市启动实施全市棚户区三年清零计划,棚户区改造,2018年继续被列为20项民心工程之首,2018年,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已经实施,全年新增就业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有何意义,并请你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天津市为什么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1)意义:①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 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③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建议:①根本措施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②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初次分配角度: A、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B、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④再分配角度: A、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B、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C、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D、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 (2)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以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 ②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人民所需,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从百姓最盼望解决的事做起改善民生。 【解析】 本题以十九大强调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和以人民为中心关注民生为话题设置情景,从经济生活角度和哲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与之密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综合能力。 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有何意义,并请你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一小问: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公平有何意义?本设问实际是考查实现公平的意义。解答本设问,考生首先可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角度考虑,从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其次,考生可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的角度去分析说明;再次,考生可从实现公平的意义方面考虑,从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扩大内需,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分析说明。第二小问:请你为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分配公平提出合理化建议。本设问属于措施类试题,实际回答如何实现社会分配公平。首先考生可考虑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最根本的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针对材料坚持按劳分配原则,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考生可从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考生可从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全国行业平均工资差距虽有所下降,总体看仍然偏大,考生可从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 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的角度去分析说明。 第(2)问要求結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天津市为什么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题目限定历史唯物主义知识,问题指向为什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针对材料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考生可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角度去分析说明;针对材料改善民生,要以人民为中心,瞄准人民所需,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抓起,从百姓最盼望解决的事做起,考生可从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的角度去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习近平来到位于宜昌长江岸边的兴发集团新材料产业园考察,了解这家化工企业保护生态、转型发展情况时强调,长江经济带建设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是说不要大的发展,而是首先立个规矩,把长江生态修复放在首位,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能搞破坏性开发。

材料二习近平在武汉同印度总理莫迪举行非正式会晤时强调,中印两国要共同做好两国全方位合作规划,要进行更加密切的战略沟通,及时就双方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牢牢把握两国关系发展大方向,确保对话机制有效运行;要开展更加深入的务实合作;要促进更加广泛的人文交流;要以更加成熟方式处理好分歧问题;要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带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建设。双方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观,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开展更积极的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中方愿同印方共同努力,打造稳定、发展、繁荣的21世纪亚洲,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知识,说明如何保护好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2)阅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加强中印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的意义。

 

查看答案

新华社报道了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张黎明扎根电力抢修-线31年,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行业里知名电力“蓝领创客”的先进事迹,经他手开展的技术革新多达400余项。他还投入满腔热情,常年义务帮扶身边群众,点亮万家灯火。作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典型代表,张黎明先进事迹引发各界强烈反响。这蕴含的价值观道理是

①在看似平凡中彰显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

②应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③劳动和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途径

④一个人的价值只有在技术革新中才能得到体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淮安市清江浦区某小区发生火灾,消防战士谢勇在灭火时.不幸辆牲,年仅21岁。公安部批准谢勇为烈士,并颁发献身国防金质纪念章。就在社会各界沉浸在烈土辆牲的悲痛之中时,极少数人却发表不实甚至污蔑烈士的言论。王某在微信群中发布极端侮辱性言论,曾某在微信群里散布不实言论污蔑烈士,甚至表示“拘留算什么,坐牢我都不怕”。材料表明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立场和角度不同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不同

③价值判断因人而异,没有标准

④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时指出,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勇于自我革命,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基本民生,在扶贫、就业、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民生兜底等重点领域形成较为完善的保障机制。这体现了

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上层建筑改革的必然要求

②新时代生产力一定要适应生产关系的客观要求

③全面深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一带一路”是中国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为优化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提出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国际背景下,“一带--路”建设为沿线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注人了强劲动力,获得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支持,已经成为全球极具活力和受欢迎的公共合作平台。这体现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总是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④正确的社会意识能推动社会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