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大利亚,受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的“侵害”,桉树生长缓慢,成为一种优质木材。19世纪被引进美国后,桉树失去了天敌的危害,又有好的水土环境,生长极快,成为易开裂和弯曲的“废材”。桉树从优质木材变成“废材”进一步印证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多变的,稳定的联系不存在
②人能够改变人为事物的联系,但不能建立人为事物的新联系
③事物的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以条件为转移
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愿而改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传统石油钻井产生了大量的废弃泥浆,占用土地,污染环境,某油气田采用“泥浆不落地处理与循环利用技术”,将废弃泥浆制成免烧砖等,既有效消除了钻井污染隐患,又节约了土地、水泥等资源,钻井废弃泥浆的资源利用佐证了
①通过实践活动可以建立事物的新联系
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消除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决定于人类实践活动的多样性
④把握事物联系的多样性有利于价值的创造性实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古人云:“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就告诉我们
A. 事物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B. 只有上升的、前进的变化才是发展
C. 在认识和处理事物的时候必须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D. 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必须重视局部的作用和地位
过去,人们认为物质的存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发现物质存在形态越来越多:如第四态为等离子态、第五态为低温态,此外,还有高密态、液晶态……目前,人类已经发现的物质形态有十多种,今后可能还会发现更多种。材料表明
①事物复杂性决定物质世界不可知性
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认识随着人类实践水平的提高而同步发展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2016年9月,袁隆平领衔的超级杂交稻第五期攻关项目第二次测产验收在湖南某地进行,攻关品种“广湘24S/R900”的测产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未能通过验收。面对失败,袁隆平坦然接受。这一事例反映的认识道理是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认识主体对于获得真理性认识没有影响
③不成功的实践对认识的发展没有价值
④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入山见木,长短无所不知;入野见草,大小无所不识。然而,不能伐木以做室屋,采草以和方药,此知草木而不能用也。”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 不懂得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不懂得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