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向全国亿万农民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这个节日的设立,是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由国务院批复同意的。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对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殷切期望。

材料二:“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农业生产“小、散、弱”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民增收渠道比较单一,主要来自于种植业、家庭养殖业的家庭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城乡收入差距依然明显;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仍不健全,农民的土地权利仍缺乏有效保障。真正让农民体验到丰收的喜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需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怎样使农民真正体验到丰收的喜悦。

 

(1)①从根本上说,这是由国家性质决定的。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设立该节日首先经党中央的批准体现了这一点。③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该节日的设立需要经国务院的批复体现了这一点。 (2)①大力发展生产力,加快农业科技发展,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②巩固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实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③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从多方面增加农民收入。④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解析】 本题以中央决定将我国农历的秋分日设为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背景材料,考查党的领导、党的执政理念、政府职能以及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第(1)问知识范围限定“政治生活知识”,属于体现类试题,需要紧紧把握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词,然后转化为政治术语。可以从党和政府两个角度分析回答。从党的地位的角度,分析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设立该节日首先经党中央的批准说明这一点;从政府的职能角度分析说明该节日的设立需要经国务院的批复体现了政府履行文化建设的职能即可。第(2)问知识范围限定“经济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应怎样使农民真正体验到丰收的喜悦”,属于措施类试题。可以从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回答。 (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需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这体现了政治生活的什么道理。 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需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可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党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执政理念、政府的文化建设职能等方面,说明所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应怎样使农民真正体验到丰收的喜悦。 从材料可以看出,“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农村在振兴过程中、农业在发展过程中、农民在增收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从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巩固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以增加农民收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说明如何让乡村振兴、农业发展、农民真正体验到丰收的喜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发展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部署。

做强实体经济,要看质量。各行各业都应树立质量第一的强烈意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的劣势。必须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提高质量标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全面提升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2018年,我国采取多项措施,筑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

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对做强实体经济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2018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整理中国艺术,介绍西洋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旗帜,纵贯该校90年历史依然熠熠生辉。这个学术旗帜昭示的文化发展道路是:

①恢复并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②引进并吸收一切西方文化

③实现中西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④对传统文化批判性继承、时代性改造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在中国酒文化中留下了很多文人雅士品酒、写诗、作画、饯行的美谈。但后来,“饮酒文化”慢慢异化为另一种社交文化——“拼酒式社交”。“拼酒式社交”要改,强迫性劝酒行为也该叫停。这说明

①“酒文化”作为腐朽文化要加以改造

②“酒文化”的创新应该顺应时代发展

③“酒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④中国的“酒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节日,是时间的隘口,更是心灵的驿站。每逢中秋,人们常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了春节,人们常会感慨“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国文化就这样浸润着每一个炎黄子孙。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③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

2018年2月17日,中国外文局首次发布《中国话语海外认知度调研报告》,“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中国道路”、“元”、“人民币”、“红包”、“支付宝”、“网购”、“嫦娥”、“悟空”、“高铁”、“阴阳”、“八卦”、“孔子”、“老子”、“少林”、“功夫”、“武术”、“春节”、“中秋”、“重阳”等汉语拼音词汇均跻身榜单。此调研

①能反映出中国话语在英语世界主要国家民众间的认知状况

②说明中国道路和中国方案已得到绝大多数国家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③说明中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进步带动了世界经济与科技话语的创新

④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类汉语拼音词汇正全面影响并快速改变着世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