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上,新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习近平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进行宪法宣誓。这是中国宪法宣誓制度实行以来,首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举行的宪法宣誓活动。网民纷纷点赞说这是最有仪式感的现场。

(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工作人员面对宪法宣誓的认识。

材料二: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农村发展的战略思想有过不同的论述。乡村振兴战略,可视为社会主义制度新农村建设思想的升级,是党在新时代为农村发展设定的新目标、提出的新战略。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例如,农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不平衡,农业的质量发展不充分;农业生产的规模与效益不平衡,农业的效益实现不充分;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不平衡,农业国际市场和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小康社会成色就要打折扣。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

(3)请你为“乡村振兴”拟定两条宣传标语。

 

(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国家工作人员面对宪法宣誓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表现。②坚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也是国家机关贯彻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③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机关的权力是由人民赋予的,受人民监督。宪法体现和维护的是人民的利益,宪法宣誓体现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敬畏宪法,尊重人民利益,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④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同时规定公民必须履行政治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工作人员作为公民,也要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是公民履行义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⑤国家工作人员面对宪法宣誓,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中央“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好“三农”问题;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强化科技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被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从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协调,促进农业、加工业、现代服务业的“三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农业发展、农村变样、农民受惠,最终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人的美丽乡村、美丽中国。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带领农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走出“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 (3)①乡村复兴,守住文明之根。②建设新农村,记得住乡愁。 【解析】 本题材料一以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工作人员面对宪法宣誓的认识。试题以教材为载体,立足基础,适当增加难度、增大容量,体现出了灵活性与综合性。首先,可以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要履行其义务的角度,分析说明面对宪法宣誓是公民履行义务、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形式;其次,可以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可以从宪法的权威的角度,分析说明对宪法宣誓是忠于宪法,维护宪法权威的表现;第四,可以从依法治国的角度,分析说明举行宪法宣誓仪式也是国家机关贯彻党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最后,可以从宪法体现和维护的是人民的利益,宪法宣誓体现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敬畏宪法,尊重人民利益,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解析试题,考生要解答意义类问题,首先要学会审题,做到思路清晰,要紧扣材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考生在充分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可以从解决好“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中国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为“乡村振兴”拟定两条宣传标语。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这类试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允许考生发表不同的看法,鼓励创造性思维。试题在考查考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考查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乡村复兴,守住文明之根或者建设新农村,记得住乡愁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出,国家科技投入要向民生领城倾斜,加强雾霾治理、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公关;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融通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应用;设立国家融资担保基金,支持优质创新型企业上市融资,将创业投资、天使投资、税收优惠政策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我国政府采取相应举措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依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大多依靠“用免费拉人气、用刷单求上位、用低价抢市场、用爆款搏利润”,忽略了技术和质量这个根本,而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互联网+”与传统的“工匠精神”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真正的融合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而是在冲击和适应的过程中彼此影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相互的促进和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的制造业如何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坚持“工匠精神”。

 

查看答案

2018年7月22日,青岛传来喜讯,袁隆平院士“海水稻”团队试种的包括“海水稻”在内的80多个水稻品种分批成熟。经测产,这些品种都超出了全世界水稻4.539吨/公顷的平均产量。“海水稻”试验种植取得的阶段性成功

①表明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②佐证了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的事物

③认识源于人类实践经验

④证明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5年来,坚持把亚太作为开放的优先方向。随着2020年茂物目标期限临近,应该增强合作前瞻性,凝聚共识,加紧规划更加长远的合作愿景。要以发展为主题,推进改革创新,共同绘制亚太合作的宏伟画卷。材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有:

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自觉选择性

②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要具体分析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的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9月7日20时,台风“山竹”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截至2018年9月18日17时,台风“山竹”已造成广东、广西、海南、湖南、贵州5省(区)近300万人受灾,5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52亿元。对此,有人认为:台风是天灾,天命不可违!下列观点与这一观点代表的哲学派别根本对立的是:

①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②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③理在气先

④天地之变,阴阳之花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