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将心灵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有人因此总结幸福人生必须懂得必要的放下。以下说法,具有主观唯心主义色彩的观点的是
①放下压力:心态决定成或败
②放下懒惰:奋斗改变命运
③放下狭隘:心宽天地必然宽
④放下犹豫:行动才有收获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数学家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书的序言中说:“时代思潮是由社会的有教养阶层中实际占统治地位的宇宙观所产生的。人类活动中如科学、美学、理论学都可能产生宇宙观,而又受宇宙观的影响”……哲学具有批判宇宙观的功用。……哲学的功用是缓慢的。思想往往要潜伏好几个世纪,然后人类几乎是突然间发现它们已经在习惯中体现出来了。”这一段话体现了
①各门具体科学要以哲学为基础,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对研究各门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
③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有人问我,我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吗?我要说是的。我对人生的三个真谛——价值、目标、宗旨都很清楚,我知道我要往哪里去,所以我很快乐。无论怎样,满足于你所拥有的,比如我,就很珍惜我的‘小鸡腿’,不要放弃,爱别人,每天向前走一小步,你一定可以完成人生的目标。”—尼克胡哲(澳大利亚残疾演说家)。这一观点体现了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④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①③
中国人有句口头禅,叫做“人生在世”。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抱着什么态度面对这个世界?这是人生最大的问题,也是哲学的根本问题。这表明
A. 哲学源于人们对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B. 哲学是对“人生在世”的概括和升华
C. 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
D.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材料主要强调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②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③要反对把哲学简单化
④要反对把哲学神秘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是一个民族最根本、最持久的推动力。在他的一系列讲话、文章中,无论是谈治国理政的重大问题,还是在国际场合阐明中国的原则、观点、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会引用一些中国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古语,不仅对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精准的阐释,而且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芒。这些华章佳句,又和习近平总书记朴素的大众化的语言鲜活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让古籍里的文字活了起来。
材料二:2018年10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经播出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共鸣。节目第二集《治国有常民为本》,从重民生、兴民德、得民心三个角度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庄严承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级党和政府应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保、住房、食品和药品安全等问题入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学典用典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知识,说明《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系列节目引发社会共鸣的哲学依据。
(3)学校拟举办以“经典与时代”为主题的学典用典朗诵比赛。请你为本次比赛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字数不超过2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