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早莺叽叽喳喳争抢洒满阳光的枝头,燕子飞进飞出忙着啄泥搭窝。白居易的诗句以对早莺新燕的喜爱衬托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引发了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美好情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现实生活的感悟是诗人创作的源泉
②“争”“啄”的运用突显了诗人的主动创造性
③早莺新燕的动态画面突出了实践的客观性
④诗人的美好情感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们在《自然》上发表了一项结论惊人的研究,大脑会通过淋巴管道与免疫系统直接联结。在旧有的认识中,淋巴管道并不存在于脑部,这项新发现将颠覆几十年来书写在教科书上的结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的过程
②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决定了认识的反复性
④认识要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通过基因组修饰技术提高优良性状,是培育优质高产农作物的理想途径。如今,我国科学家找到了一把“金剪刀”——CRISPR/Cas系统,可对植物基因组进行精确定点“修剪”,从而直接转化为现有的研究成果,迅速提高作物的各种优良性状,实现农作物的高效、高产、高抗。这说明
①科技创新能改变规律的必然性和客观性
②科技进步能增强人们利用规律的能力
③意识因其能动性决定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这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影响着社会发展,是时代之母
②能够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科学之科学”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的这首《江雪》,以一幅寂静的雪景图写出他被贬永州之后的悲凉心境,同时也寄托了他超凡脱俗的生命追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A. 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C. 环境改变必然引起思想变化
D. 物质世界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小事”中有大视野。空气质量背后跟着群众的大健康;农牧民看病问题难不难,与社会保障息息相关;垃圾处理是个“先进指标”,它的普及程度反映着绿色发展水平。习近平通过关注“小问题”了解“真情况”,揪住“小事”的改变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局。这告诉我们
①意识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的活动
②“小事”与“大局”往往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联
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