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世价值具有普世性,多元文化和自由是普世价值的基本要义。民主、自由、平等、博爱、和平、正义皆属之,它是符合人类整体利益的道德规范。
材料二 有关普世价值的争论,问题不在普世价值本身,而在普世价值的话语权。
历史上,西方拥有普世价值(文明)梦。“西方现代化最伟大的功绩,就是为西方建构起普世价值的话语权”。在当代,西方的普世价值并不“普世”, 个别国家把推广“普世价值”纳入其全球战略,常常以国际社会的名义去垄断发展模式的话语权,甚至演化为普世霸权。
历史上,中国拥有天下大同梦。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在新的时代,世界需要中国梦,因为中国模式正在丰富普世价值内涵。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受到以中国崛起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严重冲击,导致“中国威胁论”之滥觞。
材料三 现在的“全球化”,本质上是西方制度、文化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破除“中国威胁论”悖论的唯一出路是实现“再全球化”——“真正的全球化”,即尊重和表达各种文化、各种理念和发展模式,充分展示文明多样性的全球化。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知识阐述如何看待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梦”。
2017年10月18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一致同意,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新时代党的行动指南。大会要求全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一思想和行动,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理论成就,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聚集起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请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引领中国新发展的重大意义。
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在任福建漳州知州时,曾为创办的白云岩书院写过一副对联: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这是千百年来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的崇高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
①凝聚着自信自尊,是决定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②体现着与时俱进,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补充和发展
③蕴涵着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操,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④充溢着从容淡定的情怀,是激励人们奋发有为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中华民族虽然“没有征伐的武勋,只是依照传统统一天下”,但是中华民族却有为了尊严不惜做出任何牺牲的勇气。与过去不同的是,日渐强盛的中国,在不屈的民族精神鼓舞下,一定能够挫败任何挑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永不改变、不失本色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回眸改革开放以来几十年的发展,“风景这边独好”。这不仅在于中国拥有“中国道路”,也在于拥有“中国精神”。正是“中国精神”造就了这个国家遇难不惧的定力、化危为安的魄力。这说明中华民族精神
①决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
②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④其具体内容是永恒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奋斗中形成了长征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告诉我们
①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②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③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④民族精神是抽象的,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