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仁爱、重民本、受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品德。《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这些思想贯彻其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民法总则》的首条规定,明确了整部民法典的核心和灵魂。材料表明
①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品德一脉相承又因时而变
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没有文化的积累,就没有文化的传承
④传统文化是《民法总则》思想的源头活水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旗袍是在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民国服饰设计师参考满族女性传统旗服和西洋文化基础上设计的一种时装,是一种东西方文化糅合具象,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这表明
①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②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是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③文化发展需要博采众长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在每年的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这体现了
①传统习俗成为传统文化形式中“凝固的艺术”
②重阳风俗具有民族特色,维系着中国人的生活
③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内涵虽历经时代变迁但始终保持不变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保护传统村落,既要追索“从哪里来”的方式,也要标记“向何处去”的注脚。保护传统村落是
①从乡村历史文脉中吸取文化营养的需要
②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发展的要求
④中华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互联网催生了网络语言,从某种角度上折射了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繁荣。“点赞”,“蛮拼”、“任性”等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登堂入室被主流媒体采用。这种现象反映了( )
①网络语言丰富了汉语言文化
②网络语言提升了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在影响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中,最根本的是
A. 思想运动的激荡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社会制度的更替 D. 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