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
材料一 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建立和加强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发展。“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了沿线各国发展战略的对接与耦合,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让各国人民相逢相知、互信互敬。截至2015年,已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与中国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中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中国与相关国家合作建设了50多个境外经贸合作区。
材料二 国际产能合作是指两个经济体之间进行产能供求跨国或者跨地区配置的联合行动。2015年底,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20余个国家签订了产能合作协议。开展跨国产能合作的中国产业,既有以轻工、家电为主的传统优势产业,以钢铁、平板玻璃为主的富余产能优势产业,又有以通信设备、轨道交通为主的装备制造优势产业,同时还带动了通讯等优势行业的相关技术和标准“走出去”。
埃及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中埃国际产能合作取得了积极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了石油装备、高低压电器、纺织服装、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等产业园区。合作区吸引投资近10亿美元,年销售额约1.5亿美元,年纳税约2亿埃镑,为当地创造了2000多个工作岗位。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推动“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对沿线国家和中国是双赢的选择。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已成为中国制造的“亮丽名片”。
材料一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形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目前,中国建成了营业总里程达2.2万千米的高速铁路网,居世界首位。近年来中国加快高铁“走出去”步伐。2017年4月,中国企业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了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的建设合同。该铁路的开工建设,促进了中国高铁从单一的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管理和资本的全产业链输出的转变。
材料二 中国铁路项目遍及亚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在埃塞俄比亚,中国企业近年来为当地培训了1.5万名铁路员工,满足了亚吉铁路建设运营需要。在肯尼亚,7年内将有超过3000名蒙内铁路的员工在当地和中国接受培训。中国企业负责人说,我们不仅要完成铁路工程硬件的良好建设,更注重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经验等软件的完整移交,实现“中国标准”真正为肯尼亚人所用。中国铁路“走出去”越来越成为中外经济往来的桥梁、民心相通的纽带,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运用经济知识分析中国高铁“走出去”对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就如何加快高铁更好地“走出去”提出两条政策建议。
十九大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由此可见
①新时代人民的利益将会更加充分的实现
②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③我国注重尊重和保障人权
④我国保护生命健康这一公民基本政治权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中国网财经3月5日讯,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17年要实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今年实现进城落户1300万人以上,加快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大力推进从就业、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实现城乡一体化。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举措
①有利于消除城乡居民身份区别,保障人民基本人权
②逐步实现居民社会管理一体化,确保公民当家作主
③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现民主的真实性
④深刻改变了农民的社会属性, 消除城乡发展差别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中国护照的含金量不仅仅在于它能帮你免签去多少个国家和地区,更在于危急时刻来临时,祖国能带你回家!”这是身为中国公民的自豪;也是“外交为民”最好的写照。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外交保护为民的理念,持续推进海外民生工程,保护中国在海外机构和公民的安全和正当权益,为“中国脚步”走出国门保驾护航。中国全力保护海外公民安全是因为
①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的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
③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民主意识不断增强
④民主是专政的前提和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主要商品金额及增速如下表所示,2017年1-11月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601.5亿元,同比增长9.9%,高技术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771亿元,同比增长100.9%。材料说明
①我国对外贸易得到长足发展,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
②我国提高了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③我国积极利用外资,有利于形成经济新的增长点
④我国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