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孩的放开,使得人口政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我国人口状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人口政策在不断调整,但究竟应该怎么调整、应该在何时调整,各学界、专家给出的意见都不尽相同。这表明
①认识有主体差异性
②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到实践水平限制,所以真理因为主体的实践经历而不同
③真理和谬误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④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国内第一款“以房养老”保险,在推出近四个月的时间里仅签约了12户家庭,遭遇尴尬。“以房养老”为何叫好不叫座?采访中发现,受我国传统养老观念影响,大部分老百姓对于以房养老的认同度不高。“家里的房子将来肯定要留给子女的”“这家孩子不孝敬父母”等观念阻碍了人们的选择。从唯物论的观点看,“以房养老”遭遇尴尬是因为
①客观与主观没有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低估了意识能动性的强大作用
③因循守旧,没有发挥意识能动性
④忽视了具体国情,没有认真做到从实际出发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沃森是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电脑医生,沃森每秒可以处理500GB的数据、诊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但行医远远不是处理数据这么简单,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抚慰、实践中细微差别的把握,无论哪一点都离不开人类的医生。这说明
①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某些功能上是可以替代人类的
②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功能,人工智能始终不具有独立意识
③人工智能虽然也有意识,但却不如人类的情感丰富细腻
④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又可以超越人类思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视错觉就是当人观察物体时,基于经验主义或不当的参照形成的错误的判断和感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有时并不是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③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④错觉的客观存在表明了错觉具有物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在同一瞬间既在这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地方又不在同一地方,这一命题
A. 否认了静止的存在,是相对主义、诡辩论
B. 否认了运动绝对性,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C. 夸大了相对静止,是形而上学的绝对静止论
D. 正确揭示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长江沿岸百姓生于斯,长于斯;沿江地区成于此,荣于此。
从整个长江流域看,江苏段是生态负荷最重的区域之一。然而,几十年来,不少地方存在“先污染后治理”的惯性思维,认为追赶发展阶段“环境代价还是得付”,我们对母亲河更多的是“索取”,过度开发和监管失控,生态环保与修复各唱各调,长江岸线的水质持续恶化、厂房污水横溢、船只肆意排放、码头砂石漫天……
直面长江之“病”,江苏痛定思痛,上下同欲,协同作战,开始反哺长江。近两年来,随着一系列加减并举、破立相伴的举措不断落地,新旧动力正在加速转换。镇江世业洲,整治一新的江畔美景,美过村民家墙上挂的山水画;泰州姜堰时庄河,整治后清波荡漾,岸边绿意葱葱;曾经红极一时的张家港东沙化工园区,已经关停转型,空气中飘荡着化工味道的日子终成历史。
面对长江之“病”,我们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抵制急功近利,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多创造惠及长远、造福后代的潜绩,才能唱好斯时代的“长江之歌”。
(1)面对长江之病,唱好新时代的长江之歌,江苏省近两年的做法给我们哪些与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有关的方法论启示?
(2)请结合材料分析“功成不必在我”的价值判断与“功成必定有我”的价值选择之间的关系。
(3)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处理好“小我”与“太我”之间的关系。请根据这一要求,推荐或创作两条富有哲理的宣传标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