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和垃圾推持正日益成为困扰中国各大城市的难解之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面对雾霾天气,目前人们有两种心理倾向,一种是这种雾霾天气是全国性的。
一些地方认为,如此大范围的污染天气,仅靠自己这里一个地区的治理是没有用的。另一种倾向是“谁都有话要说,谁都有理”。企业说,几万职工要吃饭,停掉生产只能靠政府来补贴生活;工地说要赶进度,必须在时限内完成;车主说我们不愿意换车……
(1)运用联系的相关观点,说明两种心理倾向的不合理性。
材料二:实行垃圾分类,各国模式虽有不同,但目的都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为了社会资源的再利用;二是为了有效防止污染;三是对人的一种教化。垃圾作为城市发展的附属物,人人都是垃圾的制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我们更应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要努力让垃圾分类成为民众的一种自觉行为。
(2)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阐述对“垃圾分类是对人的一种教化”的理解。
材料一:为了推进“机器换人”战略,江苏S市确定十家企业作为试点,提供700万元的财政补助,尝到了甜头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示范带动效应。同时该市启动了宣传推广“机器换人”活动,通过大数据引擎及时汇总并发布全省实施“机器换人”企业的相关数据。2016年以来,该市绝大多数企业主动咨询“机器换人”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实现了“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
材料二:无论新科技革命的前景多么诱人,它所伴生的风险都不可轻忽。防范风险,需要分外关注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机器换人热潮,在目前还未见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深化,分工细化,还可能反生出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当下从事重复性、常规性、高危性工作的员工,最有可能在人机竞赛中被替代出局。新技术革命的影响是深远的,效应是多重的,许多未知的世界还有待我们去探索,许多争论的议题还有待实践去深化。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企业“要我换”到“我要换”的转变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
(2)请从唯物辩证法角度说明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新技术革命?
国家《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建设科技创新强国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活动
②建设科技创新强国不可一蹴而就,要脚踏实地进行量的积累
③确立创新发展战略三步走的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④创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们就能建设科技创新强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马云坦言:其实过去19年阿里巴巴经历了无数痛苦的转型和升级,今天的阿里巴巴绝不是19年以前的阿里巴巴,今天的阿里巴巴也不是一年以前的阿里巴巴。该观点体现了
A. 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
B.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C. 事物的运动是上升的
D. 量变和质变推动了事物发展
饮茶有益健康,但宜四季有别。春季饮花茶可精神振奋,夏季饮绿茶可消暑解热,秋季饮乌龙茶可润燥生津,冬季饮红茶可御寒保暖。上述茶文化蕴含的哲理是
A. 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 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过程的始终
D.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以下古语中蕴涵“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
A. 古今易俗,新故异备
B.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C. 乱生于治,怯生于勇
D.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