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为经济发展贡献巨大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美体育产业结构对比
我国体育产业中体育用品制造业约占79%美国体育产业中体育服务业约占70%
注:①体育服务业主要包含体育旅游、赛事观赏运营、大众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等,作为第三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率的特点。②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制造和销售属于体育用品制造业,如果缺少创新,则只能以价格竞争获利。
材料二伴随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运动和旅游休闲需求日益增长,体育运动已经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体育服务业一般由健身休闲体育服务业、竞赛表演体育服务业、社会体育服务业等构成,是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普遍增强,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1.5万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这其中,依靠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连接、延伸体育产业链条,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最重要手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并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的重要意义。
材料三近年来,作为体育服务业重要支柱的马拉松运动产业在全国范围内兴起。长春国际马拉松赛于2017年5月21日鸣枪开赛,这是长春市首次承办城市马拉松赛。为保证赛事的顺利进行,长春市政府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
精心设计比赛线路
赛道路线经过了长春市主要特色街路、经济开发区、旅游景点和地标性建筑,很好地展现了长春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雕塑城、科技城的独特魅力,力求带动相关行业进一步发展。
及时沟通封路信息
经过群众调研、科学论证,制定了比赛当天对部分区域和街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的具体措施,并及时广泛发布相关信息,执法中将对市民的生活影响降到最低,得到百姓好评。
周到保护比赛安全
全市出动9200名安保力量奔赴42.195公里沿线布岗,疏导交通、护卫赛事安全。整个赛事配备了30辆救护车、101台AED除颤仪,全方位保障参赛选手人身安全。
积极弘扬城市精神
为展现城市风采,在赛道沿途设置22个文体活动点,6000名长春市民用朝气蓬勃的各种表演,表达了对马拉松比赛的祝福,彰显了着“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长春城市精神。
(2)结合政治生活知识,对长春市政府在此次长春国际马拉松比赛中的工作进行评价。
家风,是一种接地气的、生活化的“家族式美德”,具有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可以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处事的原则,更可以是哲学式的人生态度。它不拘泥于何种领域,也没有家庭贫富之分。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家风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整体和全方位的。从文化角度看,重视家风建设是因为
①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神养分,推动核心价值观在家庭中生根
②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风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A. ②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①④
如今,现代人对着手机屏幕的浅阅读盛行,真正对诸多经典书目“啃读”却日益衰微。针对这个问题,有政协委员连续15年呼吁设立“国家阅读节”。建议把孔子诞辰日9月28日设为国家阅读节,以仪式感对疏于阅读的人们加以警示和唤醒。要让国民养成“不读书会有饥饿感”的习惯。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设立国家阅读节的目的在于
A. 正确看待儒学文化,保存传统文化的稳定性
B. 树立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坚持文化“一元论”
C. 突出加强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D. 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公民的文化修养
每当中华民族处于重大危难的关头,中华民族就会团结一致,奋起抗争,用热血铸就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构成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坐标。这个坐标
①我们应辩证分析,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能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③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和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④能展现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西湖之上,月光之下,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梁祝》《高山流水》《天鹅湖》《月光》《我和我的祖国》《难忘茉莉花》《欢乐颂》向世人讲述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故事。“最忆是杭州”的震撼,诠释的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③文学艺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医药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和体质特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照搬中医药典籍已不能完全解决现代问题。在“健康中国2030”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吸收传统中医药典籍中的有益成分,不断创新发展中医药文化,保障人民生命健康。这体现了
①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②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根基
④传统文化要不断注入时代精神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