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愿骨肉团聚,谁不留恋家庭的甜蜜。要知道国家民族更重要,因此,又要离别亲人……”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打开尘封的英雄家书,依然能读到民族的硝烟和苦难,读到英雄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英雄家书
①包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
②为抗战精神提供了物质载体,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包含着滋润社会的道德,是建设凝魂聚气强基固本工程的宝贵资源
④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能砥砺人们追逐民族复兴之梦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志愿精神是基于人类的道德和良知,以自愿和不图物质报酬的方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奉献精神。一个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其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从国家层面的文化思考角度看,下列有关志愿者精神的思考正确的选项有
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弘扬志愿者精神
②国家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志愿者无私奉献保驾护航
③志愿者要能形成一片群峰,需要奏响主旋律,形成有利于志愿者成长的土壤
④需要我们在道德实践中不断提高个人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作协九大上指出,文艺工作者要做到四“有”: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④文艺作品源于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将镜头定格在平凡小人物身上,以现实的深度与情感的浓度穿透人性,以开放的创造精神与自觉的文化态度促成了“舶来品”的华丽转身。《中国达人秀》的成功启示我们
①借鉴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电视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④非虚构作品是优秀文化作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中国历来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朝代为总结历史,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这有利于中华文化
A. 传承文明,开拓创新
B.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 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D.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