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这启示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就必须
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的生活中汲取营养
②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
③结合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④关注人民的根本利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歌曲《青花瓷》《但愿人长久》等将唯美的古典情韵、浓郁的民族气息与现代潮流元素完美融合,让人们在聆听歌曲时深深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古典之美。这说明
①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②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文化创新能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墨子的“节用”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李商隐在《咏史》中告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这些警世名言,都是对“节用”思想的发扬光大,对当代社会发展依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这表明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B.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C.传统文化推动着人与社会的发展
D.中华文化能够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针对一些地方在语文教材中删减旧体诗词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要重视古典诗词教学,是因为古典诗词
A.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B. 被人们称为凝固的艺术
C. 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D. 是中华文化创造的源泉
由于三峡工程的修建,一部分库区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嘉兴安家落户,他们同时带来了当地人爱吃的火锅和一些风俗习惯。这说明
A.人口迁徙带来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商贸活动带来文化的发展 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民族精神,没有人文精神,不打自垮。“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都说明了必须
A. 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B. 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
C. 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D. 弘扬国家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