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正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正所谓“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

为发展农村生产力,满足广大农民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农业改革发展的文件,如1982年发布《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肯定“包干到户”等形式的责任制的社会主义性质;1991年颁发《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把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确立为我国农村的一项基本经营制度;2016年制定《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推进“三权分置”改革;2018年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导农村改革发展不断深入。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的作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要求分析先进文化在推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中的作用,审读设问可知,本题实质是考查文化的社会作用。明确知识限定后,梳理有关知识点,根据教材知识可知: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然后,再结合有关材料具体分析,党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和决定,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和政策障碍,指导了农村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8年高考北京卷政治28)关于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的建议

通过对京津冀地区中小学生图书占有情况的调研,本研究小组发现三地的人均图书占有数量和种类存在差距。为此,我们建议建立“京津翼地区城乡中小学图书流动机制”,鼓励市民捐赠闲置图书,免费借阅,让图书在城乡、地区之间流动。具体方案如下:

……

某校中学生提出的图书流动机制建议

①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在优化图书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③着眼整体,共享文化资源,促进京津翼协同发展

④体现了中学生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担当社会责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看中国”是北京师范大学组织的跨地区跨文化体验项目,是让外国青年以自己的眼睛看中国,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中国,通过自主拍摄来讲述中国故事。截至2017年已举办七届,来自美国、英国等4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青年受邀参加。举办这一活动(   )

A.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

B.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C. 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查看答案

2016年2月,国务院移动客户端正式上线。通过客户端人们发现:大量的公文和数据变成了明快易读的图表说明;“政策红包你抢到了吗”“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的生活”——这样的政策信息更接地气;“我向总理说句话”起到了汇民意、聚民智的作用。在该平台上,政府采用接地气的话语方式,制作亲民的领导人卡通形象,取得了很好效果。这一做法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传播方式对文化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②文化内容的大众化决定了政府决策的科学性

③文化传播方式创新引导政治文明的发展创新

④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习近平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要善于融通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来、面向未来。这里强调的有:

①文化创新要立足于融通中外文化资源

②只有保持民族文化的本色才能推进文化创新

③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是推进文化创新的时代要求

④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深入发掘传统文化的价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