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于2018年8月13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公告指出:“围绕学以成人的主题,着重开拓人的多重维度,并探究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拓宽哲学领域,回应当代新涌现出的各类全球性议题;哲学家应与其他人文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学者在一起,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宗教等领域,在多元化文化和各类传统之间,进行相辅相成的合作与互动。”由此可见
①各门具体科学随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②真正的哲学是对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③哲学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科学的发展进步
④哲学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的说法: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加强的措施,这就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的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这种观点体现了
A. 世界观具有自发性、朴素性
B.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C.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朱熹四岁时,其父指天说:“这是天。”朱熹问:“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有很大关系。这些故事说明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②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材料一每个走向复兴的民族,都离不开价值追求的指引;每段砥砺奋进的征程,都必定有精神力量的支撑。近年来,党中央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大力推进、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久久为功,驰而不息。
倡导优良家风,使其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重要抓手;重视传统节日,让其成为爱国节、文化节、道德节、情感节、仁爱节、文明节,彰显了节日文化内涵,树立了节日新风;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打虎拍蝇”……有效激发了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国家公祭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传播爱国主义精神,引导人们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时代楷模发布、感动中国人物表彰,“身边好人”“寻找最美”……无数道德灯塔在全国挺立,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学雷锋、志愿服务在大江南北蔚然成风,与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创建活动同频共振。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国家是怎样“在人的心灵里搞建设”的。
材料二在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颗中国芯。但“自主发展”并不排斥“开放合作”。自主创新不是闭门造车,产业安全也不等于就是构连完全自我供给、自我循环的产业链,我们需要一颗以开放创新和工匠精神打造的中国芯,它将在开放竞争的环境中持续迭代与升级。
(2)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我们需要一颗以开放创新和工匠精神打造的中国芯”的理解。
(3)“人才是第一资源”,突破集成电路核心技术,人才是关键,请列举两个中国古诗词中重视人才的名句。
材料一传承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上海是党的诞生地,而红色是上海文化最有价值的核心基因。2016年12月22日上午,一列“红色地铁”在10号线新天地站缓缓停下,车厢里的海报、门贴、把手上,是地铁沿线充满历史记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画面;新天地站内,一条数十米长的“上海·党的诞生地”主题文化长廊耀眼夺目,开启了全市“党的诞生地·一线一站”主题宣传活动的序幕。一线,就是在一条地铁线上开行一列“党的诞生地”主题列车;一站,就是打造一座“党的诞生地”主题车站、布置主题文化长廊。承载红色记忆的列车,穿梭在纵横交错的现代地铁线上,将上海这座“光荣之城”的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让市民乘上地铁也能寻访先辈光辉足迹,在地铁站内就可以感受“光荣之城”红色文脉,这种十分便捷的做法,堪称最有价值的正能量文化传播方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上海开展“党的诞生地一线一站”主题宣传活动的理由。
材料二《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创作的《百家讲坛》特别节目,节目从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阐释与广泛传播。节目分为《一枝一叶总关情》、《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报得三春晖》、《只留清气满乾坤》、《绝知此事要躬行》、《腹有诗书气自华》、《恶竹应须斩万竿》、《天下之治在人才》、《咬定青山不放松》、《天下为公行大道》12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
在大众文化讲坛上,严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精髓同频共振,领袖人物的人文情怀和普罗大众的价值追求同声相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传统文化节目也可以轻快活泼,内容与形式未必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平“语”近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的魅力。“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有魅力。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表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渗透在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③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
④文化自信就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优越感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