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0年代的塞罕坝,集高寒、高海拔、大风、沙化、少雨五种极端环境于一体,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自1962年建场以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肩负起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与责任,克服被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以坚韧不拔的信念,以攻艰克险的执着,以永不言弃的担当,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塞罕坝人种下的不仅仅是一棵棵树木,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造就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塞罕坝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塞罕坝精神对塞罕坝人创造绿色奇迹的作用。

(3)某校高三(2)班围绕“弘扬塞罕坝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这一主题召开班会,请你就中学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写3点发言提纲。(每一点提纲不超过12个字)

 

(1)①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②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也体现了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体现。 ③塞罕坝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2)①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②塞罕坝精神是激励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创造绿色奇迹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塞罕坝精神极大激发了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坚韧不拔的信念,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④塞罕坝精神激励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克服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困难,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3)答案提示: ①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②学习相关环保知识。 ③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解析】 本题以塞罕坝精神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从《文化生活》《哲学生活》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中华民族精神、意识的作用等知识点的把握,着重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1)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生活的知识”,设问是“说明塞罕坝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中国人民具有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也体现了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和梦想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体现;塞罕坝精神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时代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的角度回答即可。 (2)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设问是“说明塞罕坝精神对塞罕坝人创造绿色奇迹的作用”。其次分析该材料和设问,根据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整合答案。具体可从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塞罕坝精神是激励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创造绿色奇迹的强大精神动力;塞罕坝精神极大激发了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坚韧不拔的信念,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塞罕坝精神激励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克服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等困难,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的角度回答即可。 (3)本题具有开放性。解答本题,首先要注意把握考查的设问是“请就中学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写3点发言提纲”。其次围绕“弘扬塞罕坝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这一班会主题,从不同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回答时,注意每一点提纲不超过12个字。如: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学习相关环保知识;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改变中国,影响世界,为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这一理念诞生于世界各国为推动解决全球发展新问题所作出的努力当中:也离不开经济科技快速发展带来的信息化大数据工具;更离不开各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理论探究。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强调:“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制定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

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中央精神,先后出台了《湖南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和《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的若干政策》,在规划编制、项目安排、资金使用、产业带动、监督管理、责任考核等方面,提高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水平。强化贫困地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健全贫困地区公共法律服务制度,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合法权益。因措施得力,湖南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7年全省减贫139.5万人,2695个贫困村脱贫出列,2018年又将实现130万人脱贫,18个贫困县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湖南省政府是如何依法推进扶贫脱贫工作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实施探月工程,是党中央高瞻远瞩,着眼现代化建设全局,根据世界科技发展大势,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综合国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2018年12月8日2时2,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开展月球背面就位探测及巡视探测,并通过已在使命轨道运行的“鹊桥”中继星,实现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

探月工程重大专项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航天工程中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卫星发射测控系统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相关单位协力合作,所有研究经费由政府承担,保证了各项科研工作顺利开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谈谈嫦娥四号探测器能够成功发射及科研考察的原因。

 

查看答案

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搭载火箭顺利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它将首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和巡视勘察。“嫦娥四号”探测器能够在月球背面着陆,关键就在于科学家提前把一颗叫“鹊桥”的中继卫星放在了地球和月球连线外侧的“拉格朗日点”上(L2)。有了这颗卫星做通讯保障.探测器才敢在月球背面着陆,这也是人类首次。这说明

A. 科学探索按照人的意志逐步推进

B. 矛盾的主要方面主导事物发展方向

C. 主要矛盾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

D. 事物各部分对整体能起决定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习惯》的哲学寓意是

A. 要把握事物间的多样联系

B. 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C. 要尊重事物间的客观联系

D. 要与时俱进推动实践创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