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动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材料二党的十九大强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应该而且一定能够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文化是人民实践的创造物,文化自信本质上是人民对自己创造的文化的信念与信心,这种自信的获取取决于人民主体的发挥,这种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现。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于内主要表现为人民对中华文化创造力的灵活运用;于外则表现为中国人民“不拒众流”“海纳百川”的包容姿态,以及积极“走出去”等具体行动。可见,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要通过人民来实现。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的理解。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的认识。

 

(1)①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措施。教育能培养德智体美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教育是国之计。②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获得文化知识,增强劳动技能,因而教育是民之生,影响当下。③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能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因而教育关乎未来。 (2)①这一观点说明人民是文化自信的根基。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中国人民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坚实根基。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创新的主体。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可以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进而增强文化自信。④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现,激发人民的文化创造力,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⑤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文化自信,归根结底,要通过人民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华民族才能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 【解析】 本题以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年来,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为背景,组织两个设问,检测学生对文化生活与哲学生活知识的掌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核心素养。设问对知识限定不够明确,两问的难度都较大。 (1)设问一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的理解。设问的关键词是“教育”,考查教育地位、作用等相关知识。《文化生活》中关于教育的论述较多,需要结合材料取舍。首先,从“教育是民之生”即教育对人的影响角度分析,可以从教育是文化传播途径的角度说明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获得文化知识,增强劳动技能,因而教育是民之生,影响当下;其次从“教育是国之计”即教育对国家的影响角度分析,可以从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的知识,说明教育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而教育是国之计;再次,从“教育关乎未来”即对未来的影响角度分析,可以从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的角度说明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能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因而教育关乎未来。最后整合即可。 (2)设问二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对“一旦离开人民,文化自信就会失去存在的根基,文化自信也将不复存在”的认识,属于认识类主观题。设问观点强调了人民是文化自信的根基,然后分析其合理性,需要结合材料中有关人民的有效信息,与教材文化自信的相关知识对接。“文化是人民实践的创造物”,说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推动文化进步,这是自信的根基;“这种自信的获取取决于人民主体的发挥”,可从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分析说明;“自信的彰显也要通过人民来实现”,可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分析说明;“文化自信,归根到底是要通过人民来实现”,可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事业来分析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5月底,公民崔永元微博公开举报范冰冰“阴阳合同”涉税问题后,国家税务总局高度重视,立即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2018年10月3日上午,广大吃瓜群众翘首以盼的范冰冰“阴阳合同”税案尘埃落定,范冰冰所需补缴的税款、滞纳金以及罚款加在一起,超过8亿。同时,国家税务总局已部署开展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工作,责令影视企业及相关从业人员在2018年12月31日前自查自纠并到主管税务机关补缴税款。

范冰冰案是我国税务部门近年来处理的个人偷逃税金额最大的案件,法学专家和文艺界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促进影视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增强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国家税务总局查处“阴阳合同”案、规范影视行业税收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一位哲学家说:“你须注意:没有幸福就没有德行,……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那么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这一观点

①把幸福建立在物质生活条件的基础上,是不可取的

②强调了生活上的必需品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③夸大了人的品格本性和人的精神人格的内在力量,是唯心主义观点

④把物质生活条件和道德的条件完全划上等号,是绝对化的观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2018年12月13日是第5个“南京大屠杀”纪念日。而日本政府长期对侵略历史讳莫如深,企图通过美化侵略历史,“维护”国家荣誉和“捍卫”民族尊严,使日本国民在历史的“自豪感”中支持政府的军事野心。下面哲学观点,比较适合“美化侵略历史”言论的是

A. 理在气先

B.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 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

D. 绝对精神即宇宙构成之起源

 

查看答案

历史学讲的是“历史如此然”,也就是说历史是如此的;历史哲学则探究的是“历史之所以然”。也就是说历史为什么是如此的。由此,我们可以推断

①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②历史哲学以历史学为基础

③历史哲学与历史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④历史学以历史哲学为科学指导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传统诗论将“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来表述诗品与人品的关系,认为人品决定诗品,诗品出于人品。但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也不难找到“言非心声”的例证。下列关于诗品与人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只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才能真正提升诗的品格

②文如其人表明诗品是人品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③有了好的人品,就能创作出有诗品的优秀作品

④诗品与人品的背离佐证了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