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生态文明、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正在改变着中国官员们的“政绩观”,也改变着中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少开一天车、少用一张纸、节约一度电,正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这说明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不可忽视
③意识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科学发展观决定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四季中,人工智能与人类在人脸识别上进行了一场精彩的PK。搭载百度大脑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小度”,挑战人类最强大脑的代表王峰。经过两小时的鏖战,机器人以3:2险胜。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小度”具有较强的学习和分析能力,已具备意识能力
②“小度”的诞生体现了人类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小度”是人类智慧的物化,具备成为实践主体的潜力
④“小度”的胜利表明实践的发展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认为:历史有“四张面孔”,分别是真实的历史、记录的历史、传播的历史,还有接受的历史。接受的历史未必是真实的历史,但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历史都是“接受的历史”,我们只能看到历史这一个面孔。“接受的历史”之说的合理性在于其承认
①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②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④认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以前,人们通常认为植物不像人和动物一样具有“记忆力"。近来,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照射到一片叶子上的光,能够让整株植物作出相应的反应。科学家认为,植物可以用“电化学信号”在叶子之间传递光强和光质信息,这种反应方式和人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方式非常相似。植物“记住”光线中的信息并作出反应,进一步佐证了
①任何物质都有反应特性
②不同的物质具有同样的反应特性
③物质的反应特性是物质产生意识的基础
④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用干细胞修复受损和衰老的组织,造福人类健康,这是医生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必须让干细胞按照人的指令实现分化。最近,科学家们终于通过控制干细胞内部的Nanog蛋白,精确操纵了胚胎干细胞的分化。这表明
①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
②人可以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和把握规律
③在客观面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④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体现了
①人们可以改变经济规律,引领经济新常态
②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