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在发放一项惠农补贴时,为了防止虚报冒领,引进了先进的指纹机,以核实领取人身份。提取备份指纹忙活了大半年,年底发放时,却遇到了尴尬。原来,很多村民干了一冬天农活,手指裂了口子,明明是同一个人的同一个手指头,可就是无法通过指纹机的验证。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尴尬”来自决策没有考虑变化发展的实际
②“尴尬”启示人们应尊重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
③“尴尬”来自初衷和结果总是不致的
④“尴尬”启示人们要做到客观符合主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一段记忆通常包含何事、何时、何地三要素。科学家发现位于内嗅皮质的脑区中存在一个特殊线路,能把“位置”和“时间”分成两股信息流,传递进入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海马体的不同部位,使人脑处理记忆要素中的“何时”与“何地”。这一研究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②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③意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需要我们
①不断推翻原有的理论,超越规律
②解放思想,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③反对改造自然的实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科学家指出,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在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我们不仅能观测到地球上的地震,还能观测到月球上的“月震”。那么火星的“火震”呢,没人知道其频率有多高,也不知道“火震”有多剧烈。美国宇航局最新的火星探洲器“洞察号”将深入火星内部,去揭示火星内核的动力机制。上述材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
②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③人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运行的规律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考古学家在远古人类的墓葬中发现了粟,还有猪的獠牙、下领骨、蹄子等,从墓葬中人的骨架可以推断当时人类的身高。专家认为当时已经进入农耕时代人们开始饲养家畜,主要养猪,食物来源更加丰富和稳定。材料中的考古发现
①佐证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②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演化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从一个角度说明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
④表明人与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他的思想至今仍在流传。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已,反之人,岂不迁乎哉!”这一观点认为
A.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B. “天”掌握人生的成败
C.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D.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2.对“天”的认识是中国古代哲学不能回避的问题,荀子认为“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下列观点与荀子认识一致的是
A.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B. 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C.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