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唐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在中国古代璀璨的文明里,“工匠精神”源远流长。《诗经·卫风·淇奥》中“如切如嗟,如琢如磨”的佳句,形象展示了工匠在制作过程中一丝不苟的精神。孙中山将它扩展到近代工业,概括提炼出“精益求精”精神,使萌芽于《诗经》切磋琢磨的工匠精神提升为技术道德的重要规范。许多延续至今仍然兴旺的“老字号”仍在现实中深刻阐释“工匠精神”。小到器物,大到建筑,一代代匠人手中诞生过无数巧夺天工的艺术珍品。中国古代工匠精益求精的技术精神,不仅仅是创造举世瞩目技术辉煌的意志体现,更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即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产业工人在生产中的创造力和能动性依然举足轻重。拥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能够在制造中不断改进工艺、追求极致,成为整个国家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坚实人才基础。“工匠精神”与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爱国”“富强”的倡导最为一致,在全社会倡导“工匠精神”,可以提高工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有助于提升全社会各行业的敬业精神。
(1)“工匠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对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具有观实意义。请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2)清以“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围。(每句广告词不超过l4个字)
一个雕刻家在细心雕刻一块尚未成形的大理石,头部、肩部都已经雕刻成形,一个美丽的天使逐渐显现。这时,一个小女孩问雕刻家:“你怎么知道天使藏在石头里的?”雕刻家回答:“石头里本来没有天使,但因为我是在用心雕刻。”这说明
①艺术创作能否实现“无中生有”,受艺术家的技艺水平的影响
②艺术家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摆脱事物外在形态和属性的束缚
③艺术观念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必然不同
④艺术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影响着雕刻家对雕刻对象的艺术处理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道“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下列诗句中与苏东坡观点相近的是:
A. 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
B. 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流而不流
C. 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D.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一个由中、美、俄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给食盐施加20万大气压,生成了一些“不可能”的物质如氯化三钠和三氯化钠。按照传统化学教科书上的规则,这些物质本不该存在。科研人员制造出“本不该存在”的化学物质,表明人们能
①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而显示其实践的能动性
②进行创造性思维以实现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③通过实践推动认识由错误到正确
④依据主观意愿推动客观事物的变化与发展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驾齐驱的第四个自信。如何增强和彰显文化自信成为当下中国的时代课题。关于文化自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自信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基
②有了文化自信,才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强
③文化自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既继承传统文化,又吸收外来文化
④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中国的自信,本质上是文化自信
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④ D. ②④
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强调:“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习总书记的话重在说明
①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作用
②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家庭文明建设能够促进良好社会风尚形成
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靠精神文明建设引领航向
④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