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正是阐明:对人或事物要得到全面的本质的认识,就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检验或考验,要以历史的眼光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根据一时一事就轻率地下结论。这是因为
①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③不同的认识主体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社会实践水平的限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和视察香港期间做了系列重要讲话。香港舆论指出,“一国两制”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习主席的讲话提出一系列重要理念、主张和方法,为香港发展拨云驱雾、指路立碑。舆论中的观点表明
①实践活动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基础
②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④认识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生物膜是细菌及其细胞外物质组成的群落,让细菌待在里面更安全。现在大部分研究集中在怎样除掉生物膜,然而美国哈佛大学韦斯仿生工程研究所能把生物膜改造成生产并修复纳米材料的新平台,将来可用于污水处理、制药、新型纺织等众多领域。这说明
①真理与谬误是相互转化的
②实践活动有客观物质性特点
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④认识是检验实践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作为首个连接粤港澳三地及由三地“共建共管”的跨境运输基建项目,港珠澳大桥在极险、极复杂、极具挑战性的施工环境和要求下,创造出“海底穿针”多项工程奇迹,打造出世界唯一深埋隧道,填补了多个“中国空白”乃至“世界空白”。这表明
A.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总是被动的
B. 正确的意识决定事物的发展历程
C. 要充分发挥意识的客观物质性
D. 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早期人类遥望星空,充满着无限的遐想和膜拜,“万户飞天”曾想尝试去宇宙探个究竟。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世界各国发射各种航天器进行空间探索和开发利用,然而肆意的开发产生了大量空间垃圾威胁着地球和宇宙。今天世界各国重新认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致力追求人与太空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对太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正确认识
②太空探索深化人类对世界的认识
③太空探索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对太空的认识是太空探索发展的动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对问题的切身体会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来自基层的声音能够帮助决策者理清问题的轻重缓急。换句话,接地气正是决策者底气和智慧的重要来源,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 思维是主观的,思维决定存在
B. 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
C. 思维是世界的本原,思维决定存在
D. 世界观不同,对事物的看法就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