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2018年是中国“真理标准大讨论”40周年,也是中国实...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2018年是中国“真理标准大讨论”40周年,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材料一人类对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认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马克恩主义以前的各派哲学没有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主观唯心主义者从主观精神范围内寻找真理尺度,他们有的以“圣经”、“圣人”言论为标准,有的以自己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为尺度;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猜测到实践是认识真理性的标准,但他讲的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旧唯物主义者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对真理标准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他们不懂得真正的社会实践及其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也没有科学地解决真理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给予科学界定,并将它引入认识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真理标准问题,认为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人类追求真理标准的过程充满了坎坷与艰辛,不可能一蹴而就。

材料二我国40年来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在领导改革过程中始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推动经济建设采说,就是破除对“苏联模式”和西方经济理论的迷信,坚持生产力标准。对于思想建设来说,它并不单纯是一场学术争鸣,而是一场真正意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从“两个凡是”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长期的“左”倾思想的禁锢下解放出来,从而引发出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因此可以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不但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而且直接催生了伟大的改革开放。

(1)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人类追求真理标准的过程充满坎坷与艰辛的原因。

(2)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真理标准大讨论”在推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

(3)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1)原因: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类对真理标准的探索具有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2)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的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③“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经济建设领域坚持了生产力标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了阻碍改革的思想障碍,直接催生了伟大的改革开放。 (3)例如: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解析】 本题以2018年是中国“真理标准大讨论”40周年,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为背景材料,分别从生活与哲学、文化生活角度设题考查认识论的知识、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 (1)本题要求考生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人类追求真理标准的过程充满坎坷与艰辛的原因,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认识论的知识,问题指向是说明人类追求真理标准的过程充满坎坷与艰辛的原因,即人类对真理标准的探索具有反复性,属于原因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可转化为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来回答: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实践水平的限制,总要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因素等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因此人类对真理标准的探索具有反复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2)本题要求考生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分析“真理标准大讨论”在推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本题的知识范围是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结合材料二,分析“真理标准大讨论”在推动改革开放中的作用,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的力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角度分析说明“真理标准大讨论” 直接催生了伟大的改革开放。 (3)本题请考生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精神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本题比较开放,考生要注意围绕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真理标准大讨论”的精神这一主题,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简称“放管服”)。近年来,国务院已分三批取消了269项行政审批项目,简政放权,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优化市场环境、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政府“放管服”改革对企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关于“放管服”,政府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事中事后监管和优化对人民群众的服务上。要把更多的力量用于棚户区改造、义务教育、基本医疗等诸多民生方面。更多的广听民意,关注民生。把市场的准入放宽了,那就要为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营造环境。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侵犯知识产权以及涉及食品、药品等群众密切关注的违法违规问题要坚决查处。要向依法依规的市场主体发出“前行、前行、再前行”的信号;向依靠劳动创业创新者亮起“可以、可以、再可以”的绿灯;对那些违法违规不良行为,就要及时亮出黄牌,甚至出红牌罚他下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政府怎样把“放管服”改革向纵深方向推进。

 

查看答案

    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的情况下,我国近五年累计减税超过2万亿元。2018年再为企业和个人减税8000多亿元,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着力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2018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今年全国财政支出21万亿元,支出规模进一步加大。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10.9%,增强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财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普惠性,加大对三大攻坚战的支持,更多向创新驱动、“三农”、民生等领域倾斜。当前财政状况出现好转,各级政府仍要把宝贵的资金更多用于为发展增添后劲、为民生雪中送炭。

简要说明我国减税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以及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如何聚力增效的。

 

查看答案

千年来,对美的体验是哲学家们为之着迷的课题,从柏拉图到康德,每一位研究过这一主题的哲学家几乎都认为,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要体验美,观察者必须积极研究有关对象。“美是个人的主观感受”意味着

①美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能动反映

②人的观念、情感会影响对美的体验

③美能够独立存在于人的精神世界

④人们对美的评判不可能有统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通过文理渗透培养复合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STEAM教育成为一种教改选项。STEAM课程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于一身,遵循综合教育理念,倡导通过综合课程加强学科间相互配合,让学生在综合环境中学习,在项目实践中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说明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

②意识调节和控制人体的生理活动

③应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④意识具有自觉选择性和直接现实性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在曾经迫切需要技术人才的时代,“急学快用“取代了人文熏陶、厚积薄发,人文社会科学一度失落。伴随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实现大学最根本的育人使命,人文社会科学的滋养必不可少。多地高校提出“振兴文科”计划,强调既要培养科学家还要培养思想家——人文学科复苏之势正在到来。这说明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第一标准

②正确的认识离不开实践并能服务于实践

③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④实践推动着人的认识发生着循环往复的变化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