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中秋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这片热土,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8年中秋节刚过,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踏上这片热土,万亩田里看秋收,查干湖上问生态,深入厂矿车间,走进百姓家庭……4天时间,行程两千公里,跨越东北三省,围绕深入推进东北振兴这一重大课题,实地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沿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9月28日上午,习近平来到辽宁抚顺,向雷锋墓敬献花篮,参观了雷锋纪念馆。他说,雷锋是一个时代的楷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楷模。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还要不断闯关夺隘,需要不断涌现新的时代楷模。干事创业离不开精气神,这里曾涌现出雷锋、郭明义、罗阳这样的民族脊梁,这里曾矗立起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这样的精神高地,其中所蕴含的信念力量、大爱胸怀、忘我精神、进取锐气,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最好写照,也一定能为振兴东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在沈阳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不回避问题,明确指出东北在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对外开放、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四大短板”;同时又给东北干部群众打气:“瞄准方向、保持定力,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一以贯之、久久为功,撸起袖子加油干,重塑环境、重振雄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东北地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健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

1)结合材料,从“文化与社会”的角度,谈谈你对“干事创业离不开民族精神”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请你谈谈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措施。

3)围绕深入推进东北振兴这一重大课题,实地考察调研,请你就如何振兴东北地区提出三点建议。

 

(1)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民族精神可以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②文化和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民族精神可以为振兴东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发展。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民族精神有利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创业能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 (2)①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振兴东北要补齐体制机制、经济结构、对外开放、思想观念方面存在的“四大短板”。②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要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促进东北经济的发展。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重视量的积累。一以贯之、久久为功,重振东北地区的经济。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要解决主要矛盾。要集中力量抓好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 (3)坚持从东北地区的实际出发、按照东北地区的发展规律办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制定振兴东北的措施;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策。 【解析】 本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三省的考察为背景,从文化和哲学两个角度为振兴东北出谋划策。文化生活这一问,属于错位的中观类题目,所谓错位,是指它的的知识限定是“文化与社会”,即文化生活第一课,但设问指向却是民族精神,如果没有注意到知识限定,思维局限于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很容易走入死胡同。民族精神虽然是话题核心,但知识限定却把民族精神引向文化的社会作用。哲学这一问较为常规,知识限定唯物辩证法,属于模块中观类题目,辩证法的范围较为宽泛,此类题目需要认真解读材料信息,准确定位所用较大范围内的具体知识点。第三问属于开放型题目,但话题仍然是为振兴东北出谋划策,但要避免与第二问的重复,而是要另辟蹊径,或者说避开辩证法范围,可以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方法论角度进行分析。 (1)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是文化与社会,即第一课,题目类型认识类,问题指向对“干事创业离不开民族精神”的理解。进一步综合知识限定与问题指向,本题其实是把民族精神归结为文化,干事创业离不开民族精神,其实就是发挥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此类题目一定意义上等价于意义类题目,应该遵循由小到大、由近及远、有直接到间接的原则,具体说来首先阐述文化作为精神力量的意义,然后通过对干事创业的解读,可以进一步分出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两个层次。最后,注意联系材料的最后落脚点振兴东北。 (2)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是唯物辩证法,题目类型措施类,问题指向东北地区全面振兴的措施。当知识范围限定较大,包含的知识点较多的时候,需要通过解读材料,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法,精准定位知识点。具体来讲,本题材料内容较长,与本题设问紧密相关的只有第三自然段。其中,第一层中的“四大短板”与东北振兴的关系,明显是辩证法中的联系观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其次,第二层中的“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则是指向对立统一,要一分为二;再次,第二层中的“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则是强调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中注重量的积累;最后,第三层中的“重要领域和关健环节”,则是明确指向主要矛盾。 (3)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此类试题看似简单,但很容易失分。具体来讲,首先,本题设问要求围绕东北振兴,如果脱离主题,仅仅表述一些一般意义上的措施做法,显然不会得分。其次,注意对第二问的回避,因为两问都是为振兴东北筹谋划策,第二问已经从辩证法角度进行分析,第三问就不要再考虑辩证法角度。再次,注意设问的另外一个小要求提出三点建议,如何不注意小细节,习惯于平时做题的两点,很容易因此丢分。最后,注意的设问中的一些潜在引领,“实地考察调研”,从唯物论角度可以从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角度分析,认识论角度可以从实践第一、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一些网络谣言翻新伎俩,谣言辨识难度不断升级:有的杜撰惊悚夸张表述,多种套路演绎“舌尖谣言”;有的拼接真实视频、移用新闻图片,冠以虚构情节混淆视听;还有的一味追求流量恶意炒作,甚至形成谣言传播产业链……一些谣言制造者从科学知识甚至是自然科学定律出发,有意模糊或忽略其适用前提和条件,对其中部分内容加以绝对化。

应对网络谣言新伎俩,须拿出新对策,添加“快捷健”。受众必须睁大眼睛加强识别,方能破除这类谣言。打击网络谣言乱象,应加快构建综合治网格局,压实互联网平台责任,提升网民媒介素养,共同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氛围。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在防止网络虚假信息方面应如何承担公民责任、作理性网民?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依据对华301调查报告,于2018年7月6日对我31亿美元818个税号产品正式实施加征25%的关税。9月21日起对约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0%,并将在2019年1月1日起上升至25%。美国的做法,显然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置最惠国待遇原则于不顾,置世贸约束关税税率义务于不顾,置中美双边利益和全球利益于不顾,开了“违法”的先例。一段时间以来,美方严重违反世贸组织规则,不断出台单边措施,使中美贸易摩擦持续升级,既损害了中美两国企业和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了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安全。美国加征关税,我国企业这样应对。对来自中国进口的商品加征关税,波及众多行业,压力之下,外贸企业在想方设法,创新模式,渡过难关。有高科技企业打算运用知识产权的武器,在美国注册品牌,获取版权费,以抵消美国加征关税带来的损失;也有企业秉持“技术为王”,对产品的价值抱有信心;还有企业准备以普惠贸易的形式加以应对。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美国加征关税,我国的外贸企业应该如何应对?

 

查看答案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年,改革是这40年国家发展的主线。在新时代,我国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瘤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将改革进行到底”是因为认识到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动力

②改革的决心和毅力决定了改革能否取得伟大成就

③改革可以使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的发展

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作为一门致力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早已超越了科学家最初的想象,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井喷期”,正在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形态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这说明

①人工智能可以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人工智能能够模拟人的思维,改变事物的固有属性

③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

④人工智能能够延伸人的认识器官,推动实践活动的发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任泽平,恒大的首席经济学家,被评为“最贵经济学家”,他最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房地产市场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和长期看人口”。这句话的哲学依据是

①房地产市场变幻莫测,人们无从把握②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④规律是客观的,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