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从顺应历史潮流、增进人类福祉出发,我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并同有关各方多次深入交换意见。我高兴地看到,这一倡议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欢迎和认同,并被写进了联合国重要文件。我希望,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携手前行,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和平、安宁、繁荣、开放、美丽的亚洲和世界。”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人的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中国倡导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合理性。

 

①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中国与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发展各异,竞争激烈,具有斗争性;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抓住了当今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统一性方面。②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尊重各国差异,包容多样为前提,主张包容差异,鼓励各国在自己的差异性基础上发展。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路,就是遵循相互作用规律,大胆运用相互合作与相互竞争这两方面的推动力,使之产生正能量,来推动世界和我们国家各方面的繁荣发展。(4) 【解析】 此题考查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探究中国如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属于措施类题型。审读题中设问可知,本题实质是考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有关知识。因此,本题可从尊重文化多样性以及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首先,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分析,遵循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其次,从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遵循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搭建中国和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文化对外交流;尊重我国传统文化,培育好、发展好中华文化,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使其他国家增强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精准扶贫、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多少年多少代的梦想,中国正在努力进行脱贫攻坚决战,力争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灭极端贫困的目标。扶贫要精准、要因地制宜。陕西某县的“A+1+1+N”的脱贫模式在全省树立起了典范。“A”即包片的镇(办)领导:第一个“1”即一名县直部门单位干部或镇机关干部:第二个“1”即一名村干部或党员或龙头企业人员或致富能人:"N”即一户或若千户贫困户。“A+1+1+N”的脱贫模式使各主体协同配合,扎实推进,助力精准脱贫。

结合材料,运用系统优化方法的知识,谈谈你对该县“A+1+1+N”的脱贫模式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马克思给我们留下了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当前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一个又一个新的理论突破和创新,同时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康庄大道。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题。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多次强调,要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科学把握各地差异和特点,注重地域特色,体现乡土风情,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必须把重振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摆在重要位置。

中国乡村文化诞生在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地缘和血缘为纽带、传统社会伦理为秩序的乡村社会,并在长期发展中逐步形成了以乡规民约、生活信仰、传统习俗、社会禁忌等非正式制度为基本内容的文化形态。

随着城市化推进,一方面,工业文明下的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另一方面,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还有市场,他们过于强调农业效益,忽略了传统乡村文化的价值。导致一些地方的乡村文化面临式微的境地,丰富的节庆活动逐渐消失,传承千百年的传统技艺濒临失传,影响乡村建设和发展。

新时代,乡村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各地加强推进传统乡村文化振兴,留住乡愁、留住特色,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核,重新唤起了乡村的文化活力。丰富的民俗,淳朴的民风,缠绵的乡愁……这些乡村历史文脉和文化基因让人们对乡村产生了更多的留恋,也必将会推动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有人认为,城市文化强势来袭,传统的乡村文化已被作为落后的改造对象。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对否认乡村文化作用的错误言论进行批驳。

 

查看答案

某科技创业园区创建了集创业者、专家等多种资源于一体的创新平台——“零工社区”。各类专家以“打零工”的方式回答、解决创业者提出的问题,创业者通过与专家交流,获得信息资源,把创新思路转化为产品,提高了创业成功率。“零工社区”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得益于

①专家及时回应和解答创业实践中的新问题

②创业者用直接经验检验专家的间接经验

③专家及时把创业者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理论

④创业者善于把创新认识转化为创业实践成果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提出:“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时要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从矛盾双方的对立中把握统一

③在矛盾双方的统一中看到对立

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