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进行历史教育,并不是要耽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而是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魂。”坚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是由于
A.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B. 民族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
C. 民族精神随时代变化不断丰富
D. 民族精神是文化发展的“主心骨”
孔墨老庄,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批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们编纂、修订《诗》《书》《春秋》等中国文化的“元典性”著作,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国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这表明
A. 内部的相互排斥推动了文化发展
B. 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C. 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 思想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近几年,故宫博物院与互联网不断融合,开创了众多令外界接触故宫、了解故宫的新方式。阅读历史,或许变得不再枯燥而沉重。这表明
A.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B.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C. 新媒体决定着文化发展方向
D. 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直到今天仍然激发我们对“真善美”的追求。这表明
A. 古诗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B.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 古诗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力量
D. 传统文化基本特征能因时而异
有学者认为,学校给予学生最宝贵的东西是心灵。精神家园里没有了心灵,人就不可能去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就不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真正的情感和责任。这——观点合理性的内在原因是
A. 文化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B.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C. 人们都会自觉选择和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
D.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
春节是一个自然的节日,是中华文化“道法自然”思想的自然结果,是农耕文明的自然场景。在结束秋收完成冬藏之后,从事农耕的人们自然会希望为自己庆祝一番,春节这样的节日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可见,民族文化是
①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经济的集中表现
③民族的独特标识
④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