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这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正确处理好(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两点与重点的关系
传统的“木桶理论”认为,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但最新的观点认为,如果你把木桶倾斜放置,并且向最长的木板倾斜,木桶的容量则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这说明
A.规律是客观的 B.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C.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D.事物不可捉摸,难以认识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望梅止渴;心灵手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上述的观点各体现了
A.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
B. 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
C.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客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运动具有绝对性
D. 形而上学的观点,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运动具有绝对性,客观唯心主义
2015年7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突出“新”字,从哲学上要求我们
①改变事物的原有状态,创造新的联系
②在变化发展的实际中寻找新思路
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④坚持辩证的否定观,勇于创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是清代阮元《吴兴杂诗》中的名句。这一名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 要重视质的变化
B. 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D. 要积极推动事物的创新
因为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的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被称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乃至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为克服超限效应我们应该
①把量变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以保持事物性质稳定
②正确把握辩证否定的实质
③充分发挥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控作用
④恰当运用矛盾分析法,防止事物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