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材料的文化生活依据有
①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②发展是继承的结果,文化只有发展才会繁荣
③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不断创新的根本动力与源泉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描绘了人们过年的喜庆情景。由此可见传统节日
A.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B.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C. 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具有深刻影响 D. 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扶贫首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既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①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并非完全同步
③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乡土中国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农村,也是整个中国社会文化的基本特性。据统计,中国每天消失的村落有80至100个。在急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毫无节制地膨胀,农村被一步步地蚕食。割裂的城市与村庄之间,充斥的不仅仅是“乡韵”的遗失,还有被毁的精神家园。由此可见
A.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C. 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 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鸦片战争后,中华文化走向衰微。振兴中华需要有先进文化,一批先进的中国人为此而不懈努力,如魏源编著了《海国图志》,成为近代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先行者。这说明魏源等人认识到了
A. 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C.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D.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钱钟书先生曾言,“你不问我文化是什么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文化”一词具有多义性,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
A.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 纯粹“自然”的东西
C. 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D. 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