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每到传统节日,总有一些东西使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有对于家人与故乡的眷恋,还有对于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珍视。“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这是中华民族延续很久的年俗。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一种全新的基于互联网的年俗文化正逐渐形成:在网上采购年货,在群里拜年、抢红包、晒晒年夜饭,看看网络春晚……
针对传统年俗的变化,有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传统节日会丧失鲜活的生命力,也有人认为会迸发出新的生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中华文化需要进一步融入世界,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希望深入了解中华文化。近年来我们的文化海外传播有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走出去”因语言和文化障碍停留在表面,深度介绍中国历史、正面展现中国现状的产品很少;认为文化就是文艺,给外国人造成中华文化就是唱歌跳舞的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我国应怎样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山区贫穷的一个主要症结是人口文化素质不高,生产技能差。贫困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长期的贫困文化积淀,又反过来成为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突破贫困文化的制约是实施精准扶贫的当务之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中华民族精神产生于先秦时期,到汉代基本确立,此后不断发展。《史记》正好是先秦至汉武帝时代中国历史最为丰富的载体。《史记》所记的屈原爱祖国、宁死不屈,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奋不顾身维护国家尊严,霍去病为国家忘自家、克己奉公,卜式输财助边、济国家之困,李广反击匈奴、保家卫国等,这些都
A. 积淀在中国长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B. 成为能脱离社会的一种抽象存在,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C. 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需要在新时代续写新的篇章
D. 体现了忧患爱国的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应大力弘扬
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的昆曲,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近年来却发展逐渐衰微。漫画家林政德把昆曲元素融入动漫,通过动漫形式,让更多人了解昆曲文化。其创作的3D昆曲动画片《粉墨宝贝》,老少皆宜,赢得广大观众的喜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化对人们的精神生活产生积极影响
②文化创新要广泛地引进和吸收外国文化
③文化创新的主体要有文化自觉和担当
④文化创新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福建省龙岩市是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全市共有古田会议会址等革命旧址类文保单位470余处。为把红色文化保护好,龙岩市正式出台《龙岩市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条例》,条例明确规定了对歪曲、贬损红色文化遗存的行为的处罚措施,为红色文化遗存保护提供法律保障。龙岩市对红色文化遗存的保护是基于
①红色文化遗存是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
③革命精神的传承离不开物质载体
④保护好红色遗址、传承好红色基因,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