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是我国一种古老的乐器,迄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它那金声玉振的小小笙簧和刚直劲节的紫竹笙苗、那“直而不居,曲而不兆”的独特音色,承载了“和”“德”“清”“正”的美学精神,成为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材料表明,优秀传统文化
A. 对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B. 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C. 是维系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纽带
D. 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
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④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古代,善念善行可以“仁者,爱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己及人;在今天,人人存善念,行善举,扬善德,明礼崇德,如同微笑,可以相互感染和传递,一个个小善举聚成社会风气的“厚德”。这表明善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
②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近日,韩国的《儒教雕版印刷木刻版》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申遗成功的项目主要是朝鲜李氏王朝时期的系列儒家学说相关作品的雕版印刷使用的木刻版,其中包括一些中国佛教经典,对此,下列认识合理的有
①儒教应该为中国独有,韩国此举实为“剽窃”中国遗产
②天下观是儒教的重要思想,儒教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③儒教的传播,使其成为了中国、东亚乃至世界共同的价值观
④儒教塑造了韩国人的观念,这正是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体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微博、微信、微小说、微电影……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微文化”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把我们带入了微交往、微传播和信息微循环的时代。这说明
A.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 现代科技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 现代传媒推动了文化传播和共享
D. 文化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自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我国签署了合作协议,“一带一路”的“朋友圈”正在不断扩大。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基础,实现民心相通应该
①提倡和推崇开放与包容、化解分歧,求同存异
②积极推动汉语国际化,实现文化相通
③尊重各国人民文化历史、风俗习惯
④以我为主,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