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集记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于2018年元旦开始在央视首播。该片将一个个“大国重器”浓缩在五分钟的视频里,穿越古今王朝,探访先贤今人,着重讲述国宝背后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和曲折经历,使观众身临其境,领略中华国宝不朽的价值与魅力。该纪录片播出有助于
①唤醒社会文化自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②展现人类文明演进轨迹,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彰显中华文化厚重底蕴,增强文化自信
④实现公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们文化生活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要坚定地走中国道路,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表明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树立文化自信的根基
②文化自信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优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精神力量
④树立文化自信必须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朋友圈里晒书单、聊感悟,热闹又时尚,阅读正在变成悦读。从朋友的口碑传播到知名人士的书单罗列、权威媒体的打分排名,新的技术手段为荐书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直播、图书漂流等新玩法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读书圈。这一现象对出版企业的启示是
①注重文化产业政策的完善,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立足科技创新,以增进社会效益为经营目的
③丰富图书品种,满足读者精神生活新需求
④创新文化传播的手段和形式,适应阅读方式新变化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央视春节联欢晚会陪伴中国人走过30多年,全家围坐看春晚成为很多家庭除夕夜不可或缺的内容。每年的春晚人们总有这样那样不同的评价,春晚难办,很重要的难在“众口难调”。因为
A. 人们对文化的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
B. 人们真正需要的是高雅文艺,而非通俗文化
C. 春晚应该充分反映优秀传统文化,而不是创新
D. 办好春晚应坚持以我为主,不能迎合观众需求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诗,引起两岸同胞的共鸣。这种共鸣
①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的稳定性和包容性
②彰显两岸同胞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说明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两岸同胞心中
④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有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徐悲鸿用“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这副对联作了精妙的概括。每句以三个具体形象,分别象征两种截然不同状貌的美。前者是“气概”,后者是“神韵”;前者是动态的刚性美,后者是静态的柔性美,把中国人的审美意境表达得十分传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鲜活地表达中国人的审美
②文化的价值就在于深切体验不同的审美意境
③文化因自然因素的不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④不同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