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发表中国科学家题为《制备复制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亩》的研究进展,称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亩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做包括艾滋病、S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几乎任意致命性病毒的疫亩和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亩研发的理念,实现了活病毒疫亩的重犬突破。这一重大突破
①告诉我们探索事物真相是科学实验活动的目的
②说明病毒和疫亩是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③推翻了已有认识,创造性地揭示了活性疫亩的本质
④启示我们对现存事物只能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又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弘扬工匠精神,广大劳动者应该
①关注细节,立足于细节的完美,在质量上精益求精
②注重量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的飞跃
③热爱劳动,乐于在劳动实践中彰显智力、情感和意志
④勇于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创造新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这种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一定条件下,整体和部分是一回事
②不能忽视关键部分的作用
③只有抓住部分,才能真正把握整体
④正确认识部分的作用,重视量的积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在年初发布文件,要求对教材进行全面排查,把“8年抗战”字样改为“14年抗战”,并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8年抗战到14年抗战”概念的调整体现了意识的能动性
②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怀在“8年抗战到14年抗战”的概念变化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③尊重史实,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抗战概念的调整是基于人们对抗战事实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唱歌不着调,又称“失歌症”,是失语症的症状之一。科学研究发现,这是由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造成,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本来具有的认知音符、歌唱、演奏和欣赏
乐曲等能力。这表明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③人脑细胞具有制约意识活动的功能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的作用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