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寻找我们社会的正能量”系列评论,首篇文章《多元时代更需凝聚共识》指出:“当今中国,正处于大转型的现在进行时。财富的持续增长、社会的不断变动,激发出空前活跃的思想。维权意识日益敏感、利益诉求更趋多元,方此之时,共同的社会认知、道德理念、行为规则,才能保证思想的交锋、价值的角力、利益的博弈,不至沦为撕裂社会的负资产,而成为推进社会前行的正能量。”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寻找社会的“正能量”就是( )
①要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要明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④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梅花与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还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中华文化有“春兰,夏荷,秋菊,冬梅”。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宋代诗人王安石著有《梅花》一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下列选项与此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蕴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③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国际顶级期刊《科学》发表中国科学家题为《制备复制缺陷的活流感病毒疫亩》的研究进展,称发明了人工控制病毒复制从而将病毒直接转化为疫亩的技术。该技术可以做包括艾滋病、S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几乎任意致命性病毒的疫亩和治疗性生物技术药物。这一发现颠覆了病毒疫亩研发的理念,实现了活病毒疫亩的重犬突破。这一重大突破
①告诉我们探索事物真相是科学实验活动的目的
②说明病毒和疫亩是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
③推翻了已有认识,创造性地揭示了活性疫亩的本质
④启示我们对现存事物只能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报告中的“工匠精神”,它是一种职业精神,同时又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弘扬工匠精神,广大劳动者应该
①关注细节,立足于细节的完美,在质量上精益求精
②注重量变,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的飞跃
③热爱劳动,乐于在劳动实践中彰显智力、情感和意志
④勇于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创造新规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组成人体蛋白的八种氨基酸,只要有一种含量不足,其他七种就无法合成蛋白质。这种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一定条件下,整体和部分是一回事
②不能忽视关键部分的作用
③只有抓住部分,才能真正把握整体
④正确认识部分的作用,重视量的积累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018年高考江苏卷政治24)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
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