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在2017年1月发函要求全国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似乎有悖于我们的常识,但“十四年抗战”有真实的历史事实支撑。随着人们对抗战历史研究的深入,人们在不断纠正、改变历史的看法,努力做到趋向真实的历史。由此可见
①任何真理都具有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
②认识只有不断超越历史条件才能成为真理
③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已有认识的过程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狼曾经是令人憎恶和害怕的,人们主张把狼赶尽杀绝。但一些地方由于狼群消失,某些动物种群迅速繁衍,导致植被过度消耗,生态失衡,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现在,人们对狼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不少国家实施了“引狼入室”计划,以求保持生态平衡。这一事例说明
①不同认识主体的共识才是真理性认识
②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纠正谬误、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④因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认识具有反复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灵长类动物的克隆难题一度像不可逾越的高山。2017年11月,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在中国诞生,宣告这一难题已被攻克。体细胞克隆猴的构建成功,有助于开发治疗人类疾病的新疗法。上述材料说明
①任何真理都包含着谬误的成分,要正确对待错误
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③认识对人们的实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④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英国物理学家霍金逝世前与中国网友谈论“庄周梦蝶”这一千古迷思时说道:“这个问题至少要等到我们开始深刻地了解意识和宇宙时才可知。我们必须要孜孜不倦地探索关于存在的基本命题,只有这样,我们也许才会知道蝴蝶(或宇宙)是真实存在,还是只存在于我们的梦里。”霍金的回答说明
①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②这一千古谜底将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实践中得以检验
③认识的反复性意味着人类永远处于接近真理的路上
④任何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下列与之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
A. 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B. 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自呷一口的明白(鲁迅)
C. 实践高于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
D. 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穆罕默德·尤努斯)
如果你有自信,它会在无形之中释放出能量,推动你走向成功;如果你自卑或恐惧,它也会在无形之中释放出能量,导致你走向失败。成功的人会因为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而更加自信;失败的人也会由于体验到失败的痛苦而更加自卑。这段话告诉我们
①人生成功与否取决于人的心态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③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④应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