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首在扶智。一要引智,通过政策引导,把外地人才吸引到贫困地区扎根;二要留智,引得凤凰,还得让凤凰留得住;三要育智,政府加企业模式就地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基地,解决本地人才就业,一个人脱贫带动一家人脱贫,形成脱贫的扩大效应。扶贫首在扶智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是
①文化影响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文化是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人的全面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唯一标准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2017年11月17日,在与受表彰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代表合影时,发生了令人动容的一幕:看到93岁的黄旭华、82岁的黄大发站在代表们中间,习近平请他们坐到自己身旁。习近平这一举动蕴含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弘扬传统道德,发挥其“主心骨”作用
②注重典型示范引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
③能让人们无形的、自觉地得到思想的启示
④发挥道德模范选择、传递、创造文化作用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诗礼传家。”2017年12月7日,全球华人家庭文化传承节目《谢谢了,我的家》在京举行媒体见面会,孔子第77代孙91岁高龄的孔德墉老先生笑称自己是“90后”,并且思路清晰地讲述了孔家传世千年的家风“诗礼传家”的由来。“诗礼传家”强调了文化
①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③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④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人们穿金戴银不是文化,心灵纯净才是文化;钱赚多了不是文化,钱用好了才是文化;开宝马不是文化,在斑马线停车才是文化。这告诉我们
A. 文化与人类是相伴而生的,是人类的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B. 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改造世界中变成物质力量
C.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D.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参与文化活动中培养出来的
目前,我国流动就业的农民工已达相当规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提供有效服务,基层组织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流动就业人口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增强对新城市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家园观念”。这表明
①文化建设致力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文化差异
②文化观念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文化载体
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决定了文化观念的形成
④人的文化观念或文化意识受文化环境影响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从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可以将“十五”“十一五”定位为中国文化产业的起步阶段;“十二五”是中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且以培育产业体系、形成产业规模、打造产业园区、整合产业资源、聚合产业资本为重点的发展时期;而“十三五”则是中国文化产业进人大数据时代,新兴产业门类和新业态对文化产业进行大解构、大变革、大融合、大转型、大升级的历史机遇期。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①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基础、实现中国梦的决定性因素
②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④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