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后,成立伪满洲国,大肆摧毁当地的文化机关,废除原有的教材和教学内容并代之以日伪的教材,强迫中小学生学习日语。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与消解中华文化的做法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抗,其通过奴化教育以维护殖民统治的企图始终未能得逞,是因为
①中华文化的力量只有在民族危亡时才能凸显出来
②中华文化为我国各族人民所强烈认同,是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④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然而关于汉字书写的简繁之争从未终止:有人坚持应该简化,有人认为应回归繁体,有人主张用简识繁。下列说法正确且对应关系恰当的是
①承认简体——适应汉字使用中的实际需要
②包容繁体——彰显出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③用简识繁——尊重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采用西文——消除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障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党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决定文化发展的方向
②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全国政协委员梁晓声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转向非虚构写作,从社会小切口观察、思考转型社会的生态。他说:“作家应该手握两支笔,一方面写文学作品,一方面对社会发言”。这说明
①文学创作要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动力和源泉
③文学创作要增强社会责任感④非虚构作品是优秀文化作品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优秀传统文化不是失去生命的历史文物,也不是只需原封不动地传下去的“传家宝”,而是取之不尽的文化富矿。我们要从中汲取文化营养,并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此我们要
①辩证地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②以汲取世界文化为主,滋养传统文化
③结合实践和时代要求对传统文化正确取舍,与时俱进
④以传统文化为根基,革故鼎新、推陈出新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在浙、赣、皖的农村地区,明清古建筑买卖之风日盛。有专家认为,古民居里存留着历史的印迹,应该在当地好好保存下去。保存古民居是因为
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②透过古民居可以透视出当时当地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必须在原地加以保护
④追求经济利益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