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凝聚民族的重要因素。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以下是其中的两个:其一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其二埋儿奉母:郭巨,晋代人,对母极孝。后家境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继承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怎样对待我国的传统“孝”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根据西班牙某基金会于2017年在中国居民中所做的调查:中国人对西班牙的了解非常之少。同样的,西班牙人对中国人也缺乏了解。为促进中西交流,两国互办“中国文化节”和“西班牙年”,分别向两国人民展示了精彩纷呈的传统和现代文化。
材料二16世纪末,西班牙人门多萨写的《中华大帝国史》一书,是西方第一本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经济概况的著作,在欧洲引起轰动。《周易》《老子》《论语》等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翻译介绍到欧洲,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东学西渐”。18世纪,欧洲近代的先进科学文化成果传播到中国,掀起“西学东渐”的热潮,对中国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
(1)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世界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2)结合材料,谈谈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意义是什么?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201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有关部门发布《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2011——2015)》,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
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当今社会,作为文化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率日益提高;而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的结合,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形成的共栖、融合和衍生的互动关系,更使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达到前所未有的力度。
材料二在刚刚结束的第10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上,义乌工业设计中心展区以独特的创意惊艳了全场观众。不同专区以不同的“文化-科技-创意”主题让人充分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文交会助推了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并开启文化“新丝路”的征程。
(1)结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相关知识,简要谈谈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2)从文化创新的途径角度,为我国的文化创意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明末清初著名的国画大师石涛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人我之腹肠。我自发我之肺腑,揭我之须眉。”石涛的这段话认为
A. 创新就是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修补
B. 创新就是要彻底抛弃传统
C. 创新就是要张扬个性,彻底否定传统
D. 在向传统学习的过程中,要突破传统,形成自己的风格
放花灯,拜月亮,一轮明月,思念无限;品琼浆,吃月饼,一块月饼,合家团圆;赏桂花,猜灯谜,一份牵挂,情谊相连。自古以来中秋佳节就是中国人十分重视的节日,流传至今依然魅力无穷。中秋节之所以魅力无穷,是因为它
A. 涌动着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烈的认同感
B. 引领着现代文化发展的最新潮流
C. 汇集了中华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D. 展现了各民族爱好和平的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