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统计显示,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自2015年以来已连续3年保持在50%以上。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流等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零售业态与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新兴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快速发展。同时,我国居民消费已经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的趋势特征,消费升级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但供给结构升级缓慢、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抑制了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和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018年9月20日,中央《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公布,为促进消费提质升级绘制“蓝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促进消费提质升级为什么能够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2)促进我国消费提质升级,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需要从供需两端发力。请你为此提出三条合理性建议。
经过了10年发展,2018年“双11”淘宝天猫交易额达到2135亿元,同比增长27%。数据显示,服饰、鞋、包一直是线上消费中花费最多的大类,但占比呈现下降趋势,高端消费品比创在增加,以旅游产品为代表的休闲型服务消费崛起壮大。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等收入人群在不断扩大,他们不再局限于满足生活所需,而是越来越注重舒适度和效率。同时,中国迎来了“单身人口”2亿时代,比起价格,“单身人口”更重视品质。为了推进消费升级,国家公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等政策。
结合材料,运用“影响消费的因素”知识,分析我国居民消费发生变化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
材料一《意见》指出,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中央从全局高度出发,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村变化的关键词经历了“大包干”“农民工”“农业税”“农合”“海选”“新农村”“三权分置”“乡村振兴战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握我国实际,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在进一步解决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权”分置制度基础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农村发展问题建立新型城乡关系指明了方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升级,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村问题上的不断完善和创新,不仅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体现。
(1)结合材料一,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分析乡村的振兴对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谈谈中国共产党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哲学依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家宝藏》是中央电视台继《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后的又一次发力,是一档全新、原创的记录式文化综艺节目。虽然都是聚焦民族文化遗产,但《朗读者》注重读与思考,《中国诗词大会》将焦点放在古诗词,而《国家宝藏》则将镜头对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对准中国独有的文化历史宝藏,对话历史,演绎历史人文故事,传承历史辉煌。《国家宝藏》节目以年轻、全新的方式来再现和更深层次地解读历史文物的前世今生。在表现形态上融合了演播室综艺、纪录片、戏剧等多种艺术形态,让历史文物具象化、立体化、生动化。从《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再到《国家宝藏》,这两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高质量和新颖的文化类节目,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的知识,说明《国家宝藏》节目是如何走向成功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勇于进行法治理论发展和创新。下表是十六大以来,我国的法治思想的发展进程。
结合材料,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知识,分析我国法治思想的发展所体现的哲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教育发展的滞后、受教育程度偏低是农村地区贫困的主要症结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一技在手,终身受益”,教育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的作用,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要在扶德、扶智、扶志、扶能上用真功。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知识,分析实施“志智双扶”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