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8月3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决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国家根据社会状况,对个人所得税进行的第七次修订。此次个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便民、惠民、利民,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将个人经常发生的主要所得项目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将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和特许权使用费4项所得纳入综合征税范围,实行按月或按次分项预缴、按年汇总计算、多退少补的征管模式。二是完善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模式。一方面合理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将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0元,另一方面设立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6项专项附加扣除。三是优化调整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以现行工薪所得3%-45%七级超额累进税率为基础,扩大3%、10%、20%三档较低税率的级距,25%税率级距相应缩小,30%、35%、45%三档较高税率级距保持不变。四是推进个人所得税配套改革。推进部门共治共管和联合惩戒,完善自然人税收管理法律支撑。

此次个税改革的最大亮点是实行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他涵盖到了居民的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方面,专家指出,此次个税改革较好地兼顾了公平和效率,一方面相关支出得到合理扣除,减负力度明显;另一方面,具体操作力求简便易行,方便纳税人缴税,总体上让个税制度更加公平合理,纳税人在享受减税红利的同时,也有利于刺激消费、扩大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国家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国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国家是对分配政策的调整,是生产关系是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根据社会发展状况,进行个税改革,特别是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适应了社会发展趋势,体现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此次个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便民、惠民、利民,体现了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解析】 此题以我国个人所得税法调整为背景材料,考查《生活与哲学》的相关知识。 设问要求“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分析国家进行个人所得税改革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属于体现类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寻觅社会真谛”的知识,属中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个人所得税的调整的相关信息分别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对广东为全国新时代改革开放探路、开路寄予了殷切希望,提出了明确要求。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倡导“时间就是金钱”,主张“效率就是生命”,打破职务“铁饭碗”,废除平均主义“大锅饭”…广东先行先试、敢闯闻试敢议,不仅创造了世界现代化史上的发展奇,还形成了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大潮席卷神州,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篇章,彰显了亿万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处在新的历史方位,我国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改革在很多领城进入了深水区,仍然需要我们摸着石头过河,山开路,遇水架桥,在实践中求真知,在探索中找规律。唯有继续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沙险难,勇于突破利益国化的藩篱,才能激发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推动中国航船驶向更加开阔的水域。

(1)广东的改革开放探路实践证明,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相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我国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党的十九大从全局高度,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着眼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战略安排。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在随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立足当前、面向长远,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三步走部署。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关乎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只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才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补齐短板。

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知识,分析乡村的振兴对解决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钱钟书先生说过:“天下只有两种人。譬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种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种人把最好的留在最后吃。照例第一种人应该乐观,因为他每吃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好的;第二种人应该悲观,因为他每吃一颗都是吃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不过事实上透得其反,缘故是第二种入还有希望,第一种人只有回忆。”但并非所有人都认同钱钟书先生的观点。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①事物的属性会随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发生改变

②人们的主观感觉会因为个人阅历而不同

③人们的价值判断是做出合理价值选择的基础

④对同一事物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对企业来说,在经济新常态下,通过哄抢市场份额,依靠数量而非质量获利的营销方式已很难立足。各家企业对于自己产品的定位、分层和细分市场将会更加明确。不同市场不同需求,从高端到低端,从国内市场到海外市场,各家企业将会更加明确自身发展的侧重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贪多嚼不烂。这一论述蕴含的哲理有

①要否定传统营销方式,以适应经济新常态

②要首先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

③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④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大家庭,每个人的价值追求不尽相同,只有凝聚当代中国的“价值公约数”,才能将13亿不同的“原子”凝聚成有序的整体。这段话启示我们,认识事物

A. 既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又要着重把握矛盾的普遍性

B. 既要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静止的相对性

C. 既要侧重于抓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视次要矛盾

D. 既要看到发展的前进性,又要注意克服前进中的曲折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