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让外界更好认识中国,文化“走出去”无疑是一条“捷径”。“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既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话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一定要注意消解对立思维,在尊重和理解不同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展对外传播,找到中外价值观的契合点,尽最大程度表达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传播的善意。如此,传播效益才能得以最大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文化意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紧密联系亿万群众的创造性实践,聚焦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全新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高擎马克思主义的精神火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必将书写人类发展史上新的奇迹。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
习近平指出,中华文明历史悠久,经历了数个学术思想繁荣时期,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大量鸿篇巨制中包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为中华文明提供了重要内容,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中国古代哲学创造了丰富的思想成果,是世界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辉煌灿烂的哲学文化遗产具有书写中华文化的功能,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③中国哲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体系需耍增强对自身哲学文化成就的认同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科学地预测了气温、季节的变化,以及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的规律,农民将其用于指导农业生产,预判来年的收成,如“立夏小满正插秧”“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些农事谚语至今仍广为流传。二十四节气作为文化遗产:
①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②展示了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特质
③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是我国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十五贯》《牡丹亭》<桃花扇》浸润着600年中华传统文化的昆曲,滋养了一代代人对戏曲对古典艺术的喜爱。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整体性的昆曲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动昆曲艺术在当代传承与振兴,使古老昆曲艺术逐渐换发新的生机。国家开展昆曲抢救、保护和扶持工作旨在:
①推动戏曲文化生产和消费方式的变革
②通过推陈出新促进戏曲文化的传承发展
③实现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和世界推广
④对接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人的文化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齐之水道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贼;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上述文字:
①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②体现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既具有各自特色,又逐渐趋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