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政治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精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整战之一。

材料一“共享”是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美好追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实现“共享”的重要节点是“补短板”,特别是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党的十九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城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1)结合材料一,分析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经济学依据。

材料二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某省省委在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取得了阶段性扶贫成效,为全国打贏扶贫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强化领导责任,实施省委书记扶贫脱贫“一把手工程”;强化制度建设,通过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建立完善一系列扶贫脱贫法规和政策;强化基层活力,统筹安排党员干部下基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头雁”作用;强化主体作用,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述该省省委是如何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

材料三精准脱贫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某国家级贫困县结合县情创造性落实中央精准脱贫战略。开设科技讲座培训班,提高村民的科技素质;开办“道德讲堂”,让文明意识渗透到村民心底;开展民族文化活动,团结凝聚人心......帮助群众树立脱贫信心、营造脱贫环境,帮助贫困群体充分认识到自身优势以及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增强敢想敢干的毅力和决心。精准发展致富产业,通过科技创新,开发千亩精品猕猴桃。以股份合作扶贫的新模式,进行公司化运作,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脱贫模式。2018年,该县成功摘掉贫困县帽子。

(3)结合材料三,运用《生活与哲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知识,分析创新对该县成功脱贫的作用。

材料四2018年9月23日是秋分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深切关怀,对抓好农业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殷切期望。这一节日的设立,有利于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也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

(3)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婴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1)①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的要求;②这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③这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2)①该省省委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绝对领导,为实现扶贫脱贫提供根本保证。②该省省委坚持依法执政,把扶贫脱贫纳入法制化轨道,为扶贫脱贫提供制度保证。③该省省委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扶贫脱贫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④该省省委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为扶贫脱贫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3)①该县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开办科技培训班,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成功脱贫莫定物质基础。②该县在党的扶贫理论创新的推动下,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股份合作扶贫新模式,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为成功脱贫提供制度保障。③该县精准脱贫的实践创新,推动村民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助力成功脱贫。 (4)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农业农村发展。②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④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中国农民丰收节”的设立,有利于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升其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解析】 本题材料一以十九大提出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为背景材料,材料二以某省省委在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中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取得了阶段性扶贫成效为背景材料,材料三以精准脱贫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背景材料,材料四以我国迎来第一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为背景材料,考查考生对经济、政治、文化与哲学生活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1)本题第一问要求考生分析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经济学依据。解答此类试题一般做到“两审读、一发散、一结合”。所谓两审读,第一是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第二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一发散就是依据设问或者主干信息,明确问题核心,以问题核心为中心,发散相关有效知识点。一结合,结合发散指向与设问核心,正确作答。故主要从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的要求、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本题第二问要求考生简述该省省委是如何开展精准扶贫脱贫工作的。解答本题需要考生首先要审读主干材料,依据主干材料抽取主体信息和主旨信息;其次是审读设问,通过设问明确指示的指向范围或者主体指向,第三,结合材料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即可。故主要考虑从坚持党对扶贫工作的绝对领导、依法执政,把扶贫脱贫纳入法制化轨道、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3)本题第三问要求考生运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知识,分析创新对该县成功脱贫的作用。材料中,该县通过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开办科技培训班,提高劳动者素质,故可以从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成功脱贫莫定物质基础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该县在党的扶贫理论创新的推动下,进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股份合作扶贫新模式,故可以从创新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为成功脱贫提供制度保障的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中,该县精准脱贫的寻找新思路,开拓新方法,故可以从创新推动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4)本题第四问要求考生说明我国为什么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本题着重考查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本题目在设计上尊重教材,查的是考生的获取信息和解读材料的能力。其意图在于了解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答案的组织能力。故考生着重可以从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以及文化塑造人生的角度进行分析作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孙家栋院士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21岁时,他去苏联求学。7年后,带着“斯大林金质奖章”归国。37岁时,他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在一穷二白的窘境下,为早日将卫星送上天,他投入到忘我的工作中。三年后,“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75岁时,为了国家的需要,早已功成名就的他,置个人名利于度外,不畏失败,再次披挂上阵,挑起探月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三年后,“嫦娥一号”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2018年6月,89岁高龄的孙家栋作为风云工程总设计师,再次亲临现场指挥风云二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

材料二孙家栋被称为“北斗之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导航、授时等服务。2018年12月27日,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当前,北斗导航系统广泛应用于通信、军事、气象、交通运输、海洋渔业、应急救援和公共安全等诸多领城,逐步渗造到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孙家栋是如何实现航天报国梦的。

(2)根据材料二,列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的两条政治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实践证明:“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民营经济为什么不能“离场”?

 

查看答案

习近平总书记说:“4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改革开放能够

①从根本上变革社会主义根本制度

②使经济基础更好地适应上层建筑的发展

③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④有效解决社会主义社会非对抗性的基本矛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点”是我们党常用的工作方法,但有的地方专捏软柿子,挑难度小的地方下手,好完成任务。试点不是为了好看,是用来推广经验、推动发展的。在试点中,要敢于、善于拔硬钉子捏硬柿子。从哲学上讲,这是因为

①捏“硬柿子”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②作为个性的“软柿子”不太具有可供推广的典型性

③作为部分的“软柿子”不能代替整体,没有推广价值

④捏“硬柿子”可暴露更多矛盾,对总结推广经验更具参考价值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2018年3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造桥、填海、挖隧道,克服了土质、天气等各种难题,伶仃洋天堑变通途,它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注人新动力,促进珠江两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着眼于整体,促进粤港澳地区协同发展

②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新的联系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④事物联系的条件性是开展实践活动的客观依据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