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是高考制度恢复四十周年。四十年来,无数个令人感奋的高考故事,已经积淀为深刻的集体记忆。实践证明,高考制度符合国情,焕发了我国科教事业的生机活力,选拔了千百万优秀学子。这既是普通人实现梦想、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更是培育人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制度支撑。时代在变,高考也在变。招生制度从定向招生到“双轨制”再到实行“并轨”,从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到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再到改变成绩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四十年来,高考不断打破“一考定终身”“唯分取人”的窠臼,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发展。教育部决定,到2020年全面建立新高考制度,更好地发挥高考作为教育改革“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破解科学性、公平性等时代课题。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教育是国之计,也是民之生,影响当下,更关乎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谈谈应如何看待四十年来高考制度的变革。
我国对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视之为社会价值目标的认知过程。新中国成立初,受物质匮乏等历史条件的影响,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强调征服自然;改革开放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不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建设遇到严峻的挑战。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环保形势,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强调,甚至在修改党章的时候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中国写入党的基本路线,作为目标之一写进去。显然,把“美丽”两个字加上,跟生态文明相一致。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的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材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2017年秋季,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义务教育(以下简称“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投入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教材格外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诗文选文数量明显增加且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均有收录。古诗词中有洋溢爱国热情的《过零丁洋》,歌颂慈母之爱的《游之吟》,表达珍爱劳动之情的《悯农》等;文言文中有儒家经典《<论语>十二章》《愚公移山》等。还增设了楹联、成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同时,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为人民服务》《朱德的扁担》,还选取来自不同国家的名家名篇,如高尔基的《海燕》、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等。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打上中国底色,植入红色基因,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的重要教育载体,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
央视的文博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获得无数好评。该栏目是一场关于9大博物馆、27件镇馆之宝的恢弘特展。不同于以往的综艺节目,《国家宝藏》邀请了27位明星作为“国宝守护人”,以“小剧场”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今生,而9大博物馆馆长坐镇对文物进行讲解点评,更凸显了话题性和专业性。这档节目以文化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表达。通过每一件文物串联起当时的历史与故事,在观众的欢笑与唏嘘之间,那些躺在博物馆玻璃柜里的古老物件向我们走来,而其承载的美感与文化也沁入人心。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国家宝藏》栏目的成功之处。
、曹操的墓究竟在何方,民间流传有“七十二遗冢”之说,专家学者也对此说法不一。对此我们应该坚持的观点是
A.根据权威专家的定论最终确定曹操墓
B.必须回到三国时期才可以最终确定
C.用历史书籍判断一切
D.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需要历史考古等证据不断证明
2018年7月10日,湖南农业大学测阳教学科研基地发生村民偷摘玉米事件。这一事件导致该校2015级农学专业作物学科研技能竞赛无法继续,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面无法完成毕业论文。这是因为
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对象的缺失会影响实践活动的过程
②实践具有能动性,认识客体的缺失无法体现实践结果的创造性
③实践具有社会性,实践主体的缺失导致实践活动无法正常开展
④实践具有历史性,实践手段的缺失导致实践活动的水平无法评估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